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综述 | 第10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| 第10页 |
·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面临的挑战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 PBL 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 PBL 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24页 |
·基于问题的学习(PBL)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·PBL 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PBL 的基本特征 | 第19-21页 |
·PBL 的教学环节 | 第21-24页 |
3 基于 PBL 的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教学设计 | 第24-42页 |
·PBL 应用于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 | 第24-25页 |
·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4页 |
·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教学设计 | 第25-42页 |
·教学目标设计 | 第26页 |
·学习者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《现代教育技术》课程内容分析 | 第29页 |
·问题的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学习环境设计 | 第30-36页 |
·学习活动设计 | 第36-38页 |
·教学策略设计 | 第38-40页 |
·教学评价设计 | 第40-42页 |
4 PBL 在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| 第42-62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42页 |
·实验计划 | 第42页 |
·实验假设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的前期准备 | 第43页 |
·辅助工具 | 第43页 |
·第一轮 PBL 行动研究 | 第43-48页 |
·计划 | 第43-44页 |
·行动 | 第44-47页 |
·观察 | 第47页 |
·反思 | 第47-48页 |
·第二轮 PBL 行动研究 | 第48-51页 |
·计划 | 第48页 |
·行动 | 第48-50页 |
·观察 | 第50页 |
·反思 | 第50-51页 |
·PBL 在《现代教育技术》的教学效果分析 | 第51-62页 |
·问卷调查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知识获取情况分析 | 第55页 |
·部分优秀小组作品展示 | 第55-62页 |
5 总结 | 第62-64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2页 |
·下一步工作 | 第62-63页 |
·结束语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2页 |
附录 A 小组合作情况评价表 | 第68-69页 |
附录 B 小组作品评价表 | 第69-70页 |
附录 C “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”测试卷 | 第70-71页 |
附录 D “教师信息素养”测试卷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