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学论文--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、教育学分支论文--教育技术学论文

PBL在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目录第7-10页
1 综述第10-16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第10页
     ·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面临的挑战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 PBL 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国内 PBL 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2 相关理论基础第16-24页
   ·基于问题的学习(PBL)的定义第16-17页
   ·PBL 的理论依据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·PBL 的基本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·PBL 的教学环节第21-24页
3 基于 PBL 的《现代教育技术》教学设计第24-42页
   ·PBL 应用于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应用的必要性分析第24页
     ·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·教学设计第25-42页
     ·教学目标设计第26页
     ·学习者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·《现代教育技术》课程内容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学习环境设计第30-36页
     ·学习活动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教学策略设计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教学评价设计第40-42页
4 PBL 在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公共课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第42-62页
   ·实验方案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目的第4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计划第42页
     ·实验假设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实验的前期准备第43页
     ·辅助工具第43页
   ·第一轮 PBL 行动研究第43-48页
     ·计划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行动第44-47页
     ·观察第47页
     ·反思第47-48页
   ·第二轮 PBL 行动研究第48-51页
     ·计划第48页
     ·行动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观察第50页
     ·反思第50-51页
   ·PBL 在《现代教育技术》的教学效果分析第51-62页
     ·问卷调查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·知识获取情况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·部分优秀小组作品展示第55-62页
5 总结第62-64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62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第62-63页
   ·结束语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附录第68-72页
 附录 A 小组合作情况评价表第68-69页
 附录 B 小组作品评价表第69-70页
 附录 C “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”测试卷第70-71页
 附录 D “教师信息素养”测试卷第71-7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--以山西省部分高校为例
下一篇: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