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风格视唱作品的创作与教学探索
| 论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绪论 | 第6-13页 |
| 第一章 中国风格视唱作品的创作 | 第13-19页 |
| 一、中国风格的含义 | 第13-16页 |
| 二、中国风格视唱作品创作的必要性 | 第16页 |
| 三、中国风格视唱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 | 第16-19页 |
| 第二章 不同形式的中国风格视唱作品的创作 | 第19-51页 |
| 第一节 中国风格带伴奏单声部视唱的创作 | 第19-30页 |
| 一、对创作带伴奏单声部视唱的几点建议 | 第19页 |
| 二、人声部分旋律的创作 | 第19-25页 |
| 三、钢琴部分的创作 | 第25-27页 |
| 四、作品实例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第二节 中国风格二声部视唱的创作 | 第30-41页 |
| 一、对创作二声部视唱的几点建议 | 第30-32页 |
| 二、两种织体类型的二声部视唱的创作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作品实例分析 | 第34-41页 |
| 第三节 中国风格多声部视唱的创作 | 第41-51页 |
| 一、对创作四部合唱的几点建议 | 第41-44页 |
| 二、两种织体类型的四部合唱的创作 | 第44-47页 |
| 三、作品实例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第三章 中国风格视唱创作作品的教学分析 | 第51-66页 |
| 第一节 中国风格视唱创作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 | 第51-57页 |
| 一、在教学中的作用 | 第51-53页 |
| 二、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 | 第53-57页 |
| 第二节 训练目的及教学重点 | 第57-60页 |
| 一、对中国风格的把握 | 第57-58页 |
| 二、对音高、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把握 | 第58-59页 |
| 三、对音乐形象及意境的把握 | 第59-60页 |
| 第三节 教学实例分析 | 第60-66页 |
| 一、《小赋格曲》 | 第60-63页 |
| 二、《咏白海棠》 | 第63-66页 |
| 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68页 |
| 后记 | 第68-69页 |
| 附录 | 第69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