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理新课程学生角色和行为转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2 研究的理论支撑 | 第13-17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3-14页 |
·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 | 第15页 |
·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教育理论 | 第16-17页 |
3 学生角色与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其问题分析 | 第17-24页 |
·传统学生角色和行为 | 第17-19页 |
·被动的乖孩子 | 第17页 |
·待加工的半成品 | 第17-18页 |
·孤独的苦行僧 | 第18页 |
·大容量硬盘 | 第18-19页 |
·传统学生角色和行为存在的弊端 | 第19-21页 |
·依赖性 | 第20页 |
·封闭性 | 第20-21页 |
·缺乏实践性 | 第21页 |
·现实地理课堂学生角色和行为的调查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地理课堂学生角色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2-24页 |
4 学生角色和行为转变的内容 | 第24-30页 |
·学生角色的转变 | 第24-27页 |
·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| 第24-25页 |
·由听课者转变为参与者 | 第25页 |
·由回答者转变为质疑者 | 第25-26页 |
·由教学目标的执行者转变成教学目标的计划者 | 第26-27页 |
·学习方式的转变 | 第27-28页 |
·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 | 第27页 |
·由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 | 第27-28页 |
·学习行为的转变 | 第28-30页 |
·学习者主动学习 | 第28页 |
·学生由边缘走向中心 | 第28-30页 |
5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角色与行为转变的对策 | 第30-36页 |
·转变教学观念,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| 第30-31页 |
·坚持以人为本,走出应试课堂 | 第30-31页 |
·注重自我建构,走出被动课堂 | 第31页 |
·营造民主、和谐的教学气氛 | 第31-32页 |
·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和谐的组内关系 | 第32页 |
·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论坛模式 | 第32页 |
·宴会厅模式 | 第32页 |
·会议桌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| 第33-34页 |
·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| 第33页 |
·自主探究的引领者 | 第33页 |
·教学相长的合作者 | 第33-34页 |
·转变教学方式,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| 第34-36页 |
·在合作中学习 | 第34-35页 |
·在实验中探究 | 第35页 |
·在体验中发展 | 第35-36页 |
6 结论 | 第36-38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36-37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附录 | 第40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