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5页 |
Ⅰ 研究缘起 | 第9-10页 |
Ⅱ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Ⅲ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Ⅳ 研究新意 | 第13页 |
Ⅴ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3-15页 |
第一部分 二阶选择题的概念及其意义 | 第15-23页 |
·二阶选择题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二阶选择题与常规选择题的联系 | 第16-18页 |
·基本组成 | 第16页 |
·试题属性 | 第16-17页 |
·测评对象 | 第17页 |
·效果评定 | 第17-18页 |
·二阶选择题的特点 | 第18-20页 |
·概念诊断为主,结果评价为辅 | 第18页 |
·辅助备课为主,检测学习为辅 | 第18-19页 |
·开放性测试和封闭性测试相结合 | 第19-20页 |
·二阶选择题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| 第20-23页 |
·覆盖对象多,便于大规模实施 | 第20-21页 |
·检测题量少,便于短时间检测 | 第21页 |
·主观题简单,便于后期整理统计 | 第21-22页 |
·概念水平诊断深入,便于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 | 第22-23页 |
第二部分 二阶选择题的编制 | 第23-52页 |
·二阶选择题编制的原则 | 第23-26页 |
·概念选择的适宜性和全面性 | 第23-24页 |
·题干设置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| 第24页 |
·原因呈现的多样性和深层性 | 第24-25页 |
·题目之间的独立性 | 第25页 |
·题面形式的多样性 | 第25-26页 |
·实施对象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心理特点 | 第26-28页 |
·认知储备 | 第28页 |
·学习习惯 | 第28-30页 |
·获取知识的渠道 | 第30页 |
·二阶选择题编制的过程 | 第30-50页 |
·知识内容的筛选 | 第31-37页 |
·根据课标 | 第31-34页 |
·根据学生 | 第34-36页 |
·教师经验 | 第36-37页 |
·生物学知识的解析分类 | 第37-48页 |
·深入理解型知识 | 第38-40页 |
·过程方法型知识 | 第40-42页 |
·思想渗透型知识 | 第42-43页 |
·浅层感知型知识 | 第43-44页 |
·实际应用型知识 | 第44-46页 |
·认知矛盾型知识 | 第46-47页 |
·研究过程型知识 | 第47-48页 |
·第二阶段选择题的呈现形式 | 第48-50页 |
·一般式 | 第48-49页 |
·情境式 | 第49页 |
·图文式 | 第49-50页 |
·二阶选择题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一阶试题难度把握不准确 | 第50-51页 |
·二阶选项设置深度很难拿捏 | 第51页 |
·二阶选项覆盖不全面 | 第51页 |
·一二阶测试题的配合度不好掌控 | 第51-52页 |
第三部分 二阶选择题的实测与分析 | 第52-59页 |
·二阶选择题的实测设计 | 第52-55页 |
·对象选择 | 第52-53页 |
·实测方法的确定 | 第53页 |
·变量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·实测过程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实测分析:以“捕获光能的色素”为例 | 第55-57页 |
·学生的认知呈现 | 第55页 |
·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 | 第55-56页 |
·效果呈现 | 第56-57页 |
·实测中的常见问题 | 第57-59页 |
·效果检验的时间间隔控制 | 第57页 |
·效果评价标准 | 第57-58页 |
·无改良措施 | 第58-59页 |
第四部分 二阶选择题编制与实测中的思考 | 第59-61页 |
·二阶选择题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| 第59页 |
·便于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、组合,从而突出基本概念 | 第59页 |
·便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,建立概念体系切入点 | 第59页 |
·概念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调整 | 第59-61页 |
·引发认知冲突,启迪探索推断 | 第60页 |
·概念形成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| 第60页 |
·充分利用“情境”元素进行概念教学 | 第60-61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-95页 |
后记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