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写作、修辞论文

《左传》叙战语篇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19页
   ·选题缘起第13-15页
   ·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6-19页
第2章 研究综述第19-35页
   ·国外语篇语言学研究概况第19-26页
   ·国内语篇语言学研究现状第26-31页
   ·《左传》研究现状第31-35页
第3章 《左传》叙战语篇界定及其分类第35-53页
   ·叙战语篇界定第35-42页
     ·语篇的概念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划分标准第37-42页
   ·语篇分类第42-47页
     ·客观记事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历史叙事第45-47页
   ·叙战语篇语境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先秦思维特征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史书功能第50-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3页
第4章 《左传》叙战语篇结构分析第53-77页
   ·语篇的结构第54-58页
   ·结构要素分析第58-70页
     ·一级要素第58-61页
     ·二级要素第61-70页
   ·叙战语篇图式第70-73页
     ·图式的确定过程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常用图式第72-73页
   ·结构要素的关系第73-75页
     ·事件要素意义关系第73-74页
     ·事件与评论意义关系第74-75页
   ·小结第75-77页
第5章 事件要素的表达方式第77-119页
   ·背景的表达形式第77-83页
     ·直陈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对话第79-83页
   ·原因的表达形式第83-87页
     ·直陈第84-86页
     ·对话第86-87页
   ·结果的表达形式第87-92页
     ·直陈第87页
     ·直陈+对话第87-90页
     ·对话第90-92页
   ·经过的表达形式第92-100页
     ·直陈第92-93页
     ·对话——谋划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对话——劝谏第94-98页
     ·对话——外交辞令第98-100页
   ·要素之间的排列方式第100-107页
     ·顺叙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倒叙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插叙第105-107页
   ·事件的衔接方式第107-117页
     ·衔接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衔接手段的使用第109-117页
   ·小结第117-119页
第6章 评论的表达方式第119-143页
   ·评论的种类第119-127页
     ·内部评论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·外部评论第122-127页
   ·语言表达形式——词汇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·突出词汇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·语篇功能第130-132页
   ·语言表达形式——句类第132-137页
     ·出现频率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言语功能第134-137页
   ·君子曰的劝说机制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·劝说本质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劝说策略的修辞性分析第138-141页
   ·小结第141-143页
第7章 叙战语篇的生成机制第143-161页
   ·生成机制要素第143-149页
     ·主体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·环境第145-148页
     ·话语形式第148-149页
   ·语篇意义的生成过程第149-159页
     ·交际意图第150-153页
     ·意义的生成过程第153-159页
   ·小结第159-161页
第8章 结语第161-165页
参考文献第165-17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5-177页
后记第177页

论文共1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世纪大陆电视剧与革命叙事
下一篇: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