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·本课题的来源 | 第8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8-17页 |
| ·益生菌与基因毒性 | 第8-16页 |
| ·唾液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17-27页 |
| ·Sos显色反应测定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17-21页 |
| ·Sos显色反应指示菌E.coli PQ37验证实验 | 第17-21页 |
| ·HPLC检测FDB86脱除4NQ0的基因毒性研究 | 第21-23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21-2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2页 |
| ·4NQ0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22页 |
| ·FDB86与4NQ0共培养样品的制备及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结果及讨论 | 第23-27页 |
| ·E.coli PQ 37指示菌的验证 | 第23-24页 |
| ·Sos显色反应测定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| ·HPLC测定FDB86脱除4NQ0的基因毒性研究 | 第25页 |
| ·讨论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过程的研究 | 第27-31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27页 |
| ·实验菌株 | 第27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27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低浓度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28页 |
| ·高浓度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1页 |
| ·低浓度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过程研究 | 第29页 |
| ·高浓度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| ·讨论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FDB86脱除4NQ0基因毒性菌株特异性的研究 | 第31-41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菌株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3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·Sos显色反应检测微生物菌株脱除4NQ0基因毒性 | 第32页 |
| ·HPLC检测微生物菌株脱除4NQ0基因毒性 | 第32-33页 |
| ·微生物菌株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3-34页 |
| ·乳酸菌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3页 |
| ·酵母菌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3-34页 |
| ·芽孢杆菌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1页 |
| ·Sos显色反应检测微生物菌株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HPLC检测微生物菌株脱除4NQ0基因毒性的研究 | 第35-40页 |
| ·讨论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章 FDB86与4NQ0共培养活性产物的制备 | 第41-44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41页 |
| ·实验菌株 | 第41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1页 |
| ·实验流程 | 第41-42页 |
| ·FDB86与4NQ0共培养活性产物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| ·菌种活化 | 第42页 |
| ·唾液乳杆菌菌悬液制备 | 第42页 |
| ·唾液乳杆菌与4-硝基喹啉-N-氧化物的共培养 | 第42页 |
| ·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 | 第42-43页 |
| ·滤液浓缩及活性检测 | 第43页 |
| ·讨论 | 第43-4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4-46页 |
| ·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·展望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