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行孚说文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张行孚生平及主要著作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张行孚说文学研究现状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六书观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六书次第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指事观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转注观 | 第16-18页 |
第四节 假借观 | 第18-22页 |
第三章 读若观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读若情况分类 | 第22-27页 |
第二节 读若字与本字的意义关系 | 第27-32页 |
第四章 用字观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《说文》或体不可废 | 第32页 |
第二节 小篆多古籀文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古文一字数用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同部重文异部重文中有古今文 | 第34-35页 |
第五节 《说文》与经典不同字 | 第35-36页 |
第六节 《说文》解说中字通用假借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逸字观 | 第38-45页 |
第一节 清人对《说文》逸字的研究概况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《说文》逸字情况分类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逸字逸脱原因 | 第41-43页 |
第四节 对张行孚《说文》逸字观的认识 | 第43-45页 |
第六章 古音观 | 第45-54页 |
第一节 古音源流考 | 第45-48页 |
第二节 九声总佸图 | 第48-50页 |
第三节 切字要例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同音类聚 | 第51-52页 |
第五节 对张行孚古音观的认识 | 第52-54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54-57页 |
注释 | 第57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