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导论 | 第7-2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7页 |
二、白族及其白族调 | 第7-15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15-2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3-25页 |
五、调查区域 | 第25-28页 |
第一章 白族调的传承空间:规则与资源 | 第28-41页 |
一、白族的社会结构:大理、洱源、剑川 | 第29-31页 |
二、白族调的社会功能:日常生活、仪式活动及其他 | 第31-38页 |
三、白族调的社会地位:歌手的社会评价 | 第38-41页 |
第二章 白族调的传承过程:记忆痕迹与能动性 | 第41-54页 |
一、白族调的延续性:基本格式和代际传承 | 第42-45页 |
二、白族调的变异性:时代特征和歌手创造 | 第45-51页 |
三、白族调的传承活动:民间自发性组织与政府有目的的组织 | 第51-54页 |
第三章 白族调的现代境遇: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化再生产 | 第54-60页 |
一、白族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:市场化与现代性 | 第54-56页 |
二、白族调社会功能的变异: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 | 第56-58页 |
三、白族调的现代传承模式:文化与经济的双重驱动 | 第58-60页 |
结语 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