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民族音乐研究论文

剑川白族调音乐形态与传承发展研究--以“白曲村”石龙村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绪论第8-14页
 一、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第8-9页
 二、研究方法第9-10页
 三、相关文献综述第10-12页
 四、田野点文化背景概述第12-14页
第一章 石龙村白族调的音乐形态第14-34页
 第一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唱词特点第15-25页
  一、唱词特点第15-18页
  二、唱词分类第18-24页
  三、衬词特点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曲调特点第25-28页
  一、调式曲式第25-27页
  二、节拍节奏第27-28页
 第三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词曲关系第28-29页
 第四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演唱(奏)特点第29-34页
  一、演唱(奏)形式与特点第29-33页
  二、演唱(奏)场所与禁忌第33-34页
第二章 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模式第34-46页
 第一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方式第34-36页
  一、自然传承第34页
  二、师徒传承第34-35页
  三、家族传承第35页
  四、学校传承第35-36页
  五、培训班传承第36页
 第二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主体第36-41页
  一、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群体第37-39页
  二、石龙村白族调的传承个体第39-41页
 第三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传习过程第41-46页
  一、"听"第42页
  二、"记"第42页
  三、"练"第42-43页
  四、"对"第43-45页
  五、"演"第45-46页
第三章 石龙村白族调的发展现状第46-58页
 第一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发展因素第46-48页
  一、经济因素第46-47页
  二、文化因素第47-48页
 第二节 石龙村白族调的发展现状第48-53页
  一、学习热情提高,演唱群体壮大第48-49页
  二、曲目不断创新,演唱形式丰富第49页
  三、传播方式多样,迎合时代发展第49-50页
  四、发展空间扩大,歌手优势显著第50-51页
  五、文化保护意识提升,"文化自觉"观念增强第51-53页
 第三节 对石龙村白族调发展现状的思考第53-58页
  一、石龙村白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3-55页
  二、笔者对石龙村白族调发展的建议第55-58页
结论第58-60页
附录第60-76页
 附录1: 白曲对歌歌词第60-63页
 附录2: 谱例第63-72页
 附录3: 2009年石宝山歌会对歌照片第72-73页
 附录4: 2009年石宝山歌会田野日志摘抄第73-75页
 附录5: 问卷调查表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
下一篇: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--以剑川石龙村白族调为中心的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