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结构和框架 | 第12-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知识型员工和激励理论综述 | 第14-46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涵义及特点 | 第14-19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涵义 | 第14-15页 |
·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| 第15-19页 |
·有关激励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5页 |
·激励的涵义 | 第19页 |
·激励的人性假设 | 第19-21页 |
·激励的构成要素 | 第21-23页 |
·激励的过程 | 第23-25页 |
·激励的作用 | 第25页 |
·激励理论发展现状与研究综述 | 第25-34页 |
·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26-29页 |
·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29-31页 |
·综合激励模型 | 第31-34页 |
·激励与绩效的关系 | 第34-37页 |
·激励机制的涵义 | 第37页 |
·国内外有关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| 第37-42页 |
·国外有关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文献综述 | 第37-39页 |
·国内有关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文献综述 | 第39-42页 |
·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的研究 | 第42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有关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综述 | 第46-58页 |
·激励机制设计的概念 | 第46-47页 |
·不对称性信息的概念 | 第46页 |
·激励机制的概念 | 第46-47页 |
·委托—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 | 第47-50页 |
·委托—代理理论的基本方法 | 第50-57页 |
·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| 第50-53页 |
·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一个简化的激励机制参数分析模型 | 第54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 | 第58-88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| 第58-59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现状的调查 | 第59-61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| 第61-64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| 第64-76页 |
·薪酬激励 | 第64-67页 |
·工作成就激励 | 第67-68页 |
·个人成长激励 | 第68-74页 |
·团队关系激励 | 第74-75页 |
·工作环境激励 | 第75-76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 | 第76-79页 |
·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| 第76-78页 |
·员工需求和动机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·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 | 第79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79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5章 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实证研究 | 第88-1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88页 |
·研究步骤 | 第88-90页 |
·问卷调查与汇总 | 第90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90-120页 |
·问卷情况的总体分析 | 第91-95页 |
·按管理层次情况的分类分析 | 第95-100页 |
·按工作性质情况的分类分析 | 第100-105页 |
·按年龄情况的分类分析 | 第105-110页 |
·按性别情况的分类分析 | 第110-115页 |
·按薪资水平情况的分类分析 | 第115-120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120-127页 |
·主要因子的分析 | 第120-124页 |
·因子分析结果对比 | 第124-126页 |
·主要结论及分析 | 第126-1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7-129页 |
第6章 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 | 第129-157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的目的 | 第129-131页 |
·保障企业的发展 | 第129-130页 |
·构筑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| 第130-131页 |
·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 | 第131-152页 |
·基于个人成长的激励机制设计 | 第132-140页 |
·基于薪酬的激励机制的设计 | 第140-145页 |
·基于团队关系的激励机制设计 | 第145-152页 |
·构建我国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支撑平台 | 第152-1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6-157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157-16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57-159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5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59-1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0-1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1-17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74-175页 |
论文摘要 | 第175-179页 |
Abstract | 第179-183页 |
致谢 | 第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