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的实然研究--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四、研究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(一)收集资料方式的创新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角度的创新 | 第12页 |
(三)研究方法的创新 | 第12页 |
五、研究设计和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(一)研究设计 | 第12-14页 |
(二)研究框架 | 第14页 |
六、术语说明 | 第14-17页 |
第一章 理论及语料说明 | 第17-35页 |
一、文献综述 | 第17-29页 |
(一)语境理论发展脉络 | 第17-22页 |
(二)我国语言教学应用语境理论的研究成果 | 第22-29页 |
二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(一)理论基础 | 第29-30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三、语料及相关情况说明 | 第31-35页 |
(一)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| 第31-32页 |
(二)语料基本情况 | 第32-33页 |
(三)语音文字转写几点说明 | 第33-35页 |
第二章 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类型 | 第35-46页 |
一、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类型 | 第36-41页 |
(一)文本语境 | 第36-37页 |
(二)即时语境 | 第37-38页 |
(三)经验语境 | 第38-39页 |
(四)文化语境 | 第39-41页 |
二、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类型特点 | 第41-46页 |
(一)组合式语境多 | 第41-42页 |
(二)语境具有层次性 | 第42-44页 |
(三)语境类型的动静结合 | 第44-46页 |
第三章 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功能 | 第46-61页 |
一、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功能 | 第46-58页 |
(一)生成功能 | 第46-49页 |
(二)解释功能 | 第49-57页 |
(三)习得功能 | 第57页 |
(四)协调功能 | 第57-58页 |
二、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语境功能特点 | 第58-61页 |
(一)交叉渗透性 | 第58-59页 |
(二)变化的动态特征 | 第59页 |
(三)偏向性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课构建课堂教学语境方法 | 第61-72页 |
一、语境白描法 | 第61-65页 |
(一)语境白描法的表现形式 | 第61-63页 |
(二)评价语境白描法 | 第63-65页 |
二、语境感官法 | 第65-67页 |
(一)语境感官法的表现形式 | 第65-67页 |
(二)评价语境感官法 | 第67页 |
三、语境体验法 | 第67-70页 |
(一)语境体验法的表现形式 | 第68-69页 |
(二)评价语境体验法 | 第69-70页 |
四、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附录 A | 第78-87页 |
附录 B | 第87-91页 |
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| 第91-92页 |
后记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