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际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理论研究 | 第18-25页 |
2.1 内部审计的概述 | 第18-19页 |
2.1.1 内部审计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内部审计的原则 | 第18-19页 |
2.1.3 内部审计方法的演进 | 第19页 |
2.2 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的条件 | 第19-21页 |
2.2.1 战略规划 | 第20页 |
2.2.2 业务流程 | 第20页 |
2.2.3 组织结构 | 第20页 |
2.2.4 管理信息系统 | 第20页 |
2.2.5 框架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| 第20-21页 |
2.3 内部审计的运行机理 | 第21-23页 |
2.3.1 受托责任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2 内部控制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4 内部审计的作用及结果 | 第23-25页 |
2.4.1 改善公司治理 | 第23页 |
2.4.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| 第23-24页 |
2.4.3 内部审计促进企业风险管理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P2P企业内部审计分析 | 第25-35页 |
3.1 P2P内部审计概述 | 第25-30页 |
3.1.1 P2P的概念 | 第25页 |
3.1.2 P2P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1.3 P2P行业特征 | 第28-29页 |
3.1.4 我国P2P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| 第29-30页 |
3.2 P2P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条件 | 第30-32页 |
3.2.1 内部审计管理理念 | 第30页 |
3.2.2 内部审计制度 | 第30-31页 |
3.2.3 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 | 第31-32页 |
3.2.4 审计技术 | 第32页 |
3.3 P2P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机理 | 第32-33页 |
3.3.1 受托责任理论 | 第32-33页 |
3.3.2 内部控制理论 | 第33页 |
3.4 P2P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| 第33-35页 |
3.4.1 P2P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| 第33页 |
3.4.2 P2P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构建P2P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-以金陵e贷为例 | 第35-47页 |
4.1 金陵e贷内部审计概述 | 第35-38页 |
4.1.1 金陵e贷简介 | 第35-38页 |
4.1.2 金陵e贷内部审计状况 | 第38页 |
4.2 金陵e贷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的条件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1 有效的战略规划 | 第38-39页 |
4.2.2 详细的业务流程 | 第39页 |
4.2.3 内部审计相关信息系统 | 第39页 |
4.3 金陵e贷内部审计体系构建 | 第39-46页 |
4.3.1 战略及制度保障 | 第39-40页 |
4.3.2 组织结构及审计人才 | 第40-41页 |
4.3.3 内部审计程序 | 第41-45页 |
4.3.4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| 第45-46页 |
4.4 金陵e贷内部审计的效果 | 第46-47页 |
4.4.1 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| 第46页 |
4.4.2 内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结论、建议及展望 | 第47-50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5.2 启示及建议 | 第47-48页 |
5.3 局限性和展望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