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师与学生状况论文--教师状况论文

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研究--以遵义市播州区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导论第8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问题和内容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问题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趋势与评价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核心概念界定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需求层次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建构主义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的思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的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1.6 培养路径研究的设计思路阐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当前乡村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情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培养路径研究框架的选择论证第24-26页
    1.7 政府相关培养政策文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省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第26-28页
2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现状..基于播州区的调查第28-59页
    2.1 播州区基本情况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当前播州区乡村教师基本情况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当前播州区乡村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2.2 调查问卷的相关设计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调查的目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调查对象、内容与方法第33-36页
    2.3 结构式访谈的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访谈的提纲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访谈的对象第37页
    2.4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7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乡村教学名师自我发展路径的调查分析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乡村教学名师团队培养路径的调查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乡村教学名师学校培养路径的调查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乡村教学名师的政策牵引路径调查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2.5 播州区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主要问题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自我发展路径方面的问题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团队培养路径方面的问题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学校培养路径方面的问题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政策牵引路径方面的问题第58-59页
3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59-68页
    3.1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主要问题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名师实践度不足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教学科研团队数量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学校的选拔与考评体系不够完善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相关培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够科学合理第61-62页
    3.2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问题产生的原因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乡村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内部关键性因素的影响第65-68页
4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设计思路第68-74页
    4.1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目标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扎根课堂,形成鲜明教学主张为方向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立足实践,形成精湛教学技艺为主导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辐射带动,形成深远专业影响为宗旨第69-70页
    4.2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模式设计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以构建课堂实践知识为根基的实践成长模式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以追求个性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成长模式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以组建专业团队互助为支点的互助成长模式第71-72页
    4.3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措施保障设计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以制定规范的培养路径制度为基础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以建立完善的培养路径体系为重点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以保障充足的培养路径经费为前提第73-74页
5 贵州乡村学校教学名师培养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第74-89页
    5.1 自我发展路径的完善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理想的提升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教师奋斗精神与发展信念的强化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教师刻苦耐劳精神的践行与培养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与方法的建构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教师自我发展规划的牵引与带动第76-77页
    5.2 团队培养路径的完善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提高和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教师团队学习共同体建设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加强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建立和完善名师研修体系与团队带动机制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制定和实施团队培养路径管理准则第80-81页
    5.3 学校培养路径的完善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制定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与遴选制度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立名师培养对象的考评与激励机制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建设和完善现有名师的示范指导与培训体系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合理规划名师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方向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保证和增加有效的乡村教学名师培养内容第84-85页
    5.4 政策牵引路径的完善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构建科学合理的名师培养政策体系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改善相关名师培养政策制定模式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加大乡村教学名师培养政策倾斜力度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全面改善政策环境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完善乡村教学名师培养路径的制度体系第88-89页
6 结论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3页
附录第93-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弗朗特公司员工薪酬满意度研究
下一篇:森化木业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