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6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4.4 拟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 | 第20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2.1.1 学习兴趣 | 第20页 |
2.1.2 地理学习兴趣 | 第20-21页 |
2.1.3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| 第21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分析 | 第24-34页 |
3.1 调查目的 | 第24页 |
3.2 调查方法 | 第24页 |
3.3 调查对象 | 第24页 |
3.4 调查实施 | 第24-25页 |
3.4.1 预测 | 第24-25页 |
3.4.2 正式施测 | 第25页 |
3.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25-34页 |
3.5.1 调查数据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5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9-34页 |
第四章 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策略探究 | 第34-42页 |
4.1 播放地理视频激发直接兴趣 | 第34-35页 |
4.2 优化教学语言培养感官兴趣 | 第35-36页 |
4.3 创设学习情境强化认知兴趣 | 第36-37页 |
4.4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间接兴趣 | 第37-39页 |
4.5 组织评价语言增强参与兴趣 | 第39-40页 |
4.6 讲述地理故事培养情感兴趣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证探究 | 第42-62页 |
5.1 确定细化实验目的 | 第42页 |
5.2 确定实验对象及其合理性 | 第42-43页 |
5.3 确定实验变量 | 第43页 |
5.4 确定实验方法 | 第43页 |
5.5 实验过程设计 | 第43页 |
5.6 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| 第43-58页 |
5.6.1 《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》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| 第43-50页 |
5.6.2 《荒漠化的防治——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》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| 第50-58页 |
5.7 教学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7.1 实验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前后测对比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7.2 实验班学生地理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7.3 实验班和对比班地理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| 第60页 |
5.7.4 学生对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后的评价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62-66页 |
6.1 研究结论与讨论 | 第62-63页 |
6.1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6.1.2 研究讨论 | 第63页 |
6.2 研究不足 | 第63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6页 |
附录一 | 第70-71页 |
附录二 | 第71-73页 |
附录三 | 第73-75页 |
附录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