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2-22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2-13页 |
(一)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| 第12页 |
(二) 对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颇多,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(一) 对教学模式的定义 | 第14页 |
(二) 对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 | 第14-18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四、研究重点、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19-22页 |
(一) 研究重点 | 第19页 |
(二) 研究难点 | 第19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9-22页 |
第一章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| 第22-26页 |
一、历史教学模式的概念 | 第22页 |
二、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3页 |
(一)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2页 |
(二) 发现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(三) 合作学习理论 | 第23页 |
三、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| 第23-26页 |
(一) 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| 第23-24页 |
(二)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对新课改以来有关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硕士论文的分类 | 第26-34页 |
一、新课改以来有关历史教学模式各高校硕士毕业论文统计 | 第26-29页 |
二、对新课改以来研究中学教学模式论文的分类 | 第29-34页 |
(一)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| 第30页 |
(二) 史料辅助教学模式 | 第30-31页 |
(三) 问题—情境教学模式 | 第31页 |
(四) 导学互助教学模式 | 第31页 |
(五) 目标跨越式教学模式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对历史教学模式论文的研究与分析 | 第34-46页 |
一、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设计实施中的共性 | 第34-42页 |
(一) 学生主体原则 | 第34-37页 |
(二) 教师主导原则 | 第37-39页 |
(三) 探究性原则 | 第39-42页 |
二、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论文设计实施中的特性 | 第42-46页 |
(一)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中的“学案” | 第42-43页 |
(二)“史料辅助”教学模式中的“史料” | 第43页 |
(三)“问题—情境”教学模式中突出的情感因素 | 第43-44页 |
(四)“导学互助”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 | 第44页 |
(五)“目标跨越式”教学模式的随机性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困境及解决策略 | 第46-54页 |
一、历史教学模式实施中所遭遇的困境 | 第46-48页 |
(一) 外部环境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(二) 教学模式实施中自身所存在的困难 | 第47-48页 |
二、应对历史教学模式实施困境的解决策略 | 第48-54页 |
(一) 以学生为主体“因材施教” | 第48-51页 |
(二) 历史教师的自我提升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