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历程与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历程 | 第11-12页 |
1.2.2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概述 | 第19-34页 |
2.1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1.1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描述 | 第19页 |
2.1.2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产生原因及特性 | 第19-20页 |
2.1.3 公共自行车调度形式 | 第20-21页 |
2.2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组成要素及分类 | 第21-25页 |
2.2.1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组成要素 | 第21-23页 |
2.2.2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分类 | 第23-25页 |
2.3 公共自行车调度需求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3.1 公共自行车使用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3.2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特性分析 | 第27-31页 |
2.4 公共自行车调度策略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4.1 站点运营状态 | 第31-32页 |
2.4.2 调度需求量确定 | 第32页 |
2.4.3 调度时间窗确定 | 第32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公共自行车调度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建立 | 第34-57页 |
3.1 公共自行车调度问题的基本模型 | 第34-36页 |
3.2 考虑站点重要度的单中心公共自行车调度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| 第36-49页 |
3.2.1 问题描述 | 第36-37页 |
3.2.2 模型假设 | 第37页 |
3.2.3 模型建立 | 第37-43页 |
3.2.4 模型验证 | 第43-49页 |
3.3 考虑站点重要度的多中心公共自行车调度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| 第49-56页 |
3.3.1 问题描述 | 第49-50页 |
3.3.2 模型假设 | 第50页 |
3.3.3 模型建立 | 第50-53页 |
3.3.4 模型验证 | 第53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公共自行车调度车辆路径优化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| 第57-73页 |
4.1 最短路径算法 | 第57-58页 |
4.1.1 DIJKSTRA算法 | 第57页 |
4.1.2 FLOYD算法 | 第57-58页 |
4.2 优化算法概述 | 第58-60页 |
4.2.1 精确算法 | 第59页 |
4.2.2 传统启发式算法 | 第59页 |
4.2.3 亚启发式算法 | 第59-60页 |
4.3 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| 第60-64页 |
4.3.1 遗传算法概述 | 第60-63页 |
4.3.2 模拟退火算法概述 | 第63-64页 |
4.4 公共自行车调度优化模型模拟退火遗传算法设计 | 第64-71页 |
4.4.1 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方式 | 第64-65页 |
4.4.2 约束处理 | 第65页 |
4.4.3 染色体编码与解码 | 第65-66页 |
4.4.4 初始种群生成 | 第66-67页 |
4.4.5 适应度函数 | 第67页 |
4.4.6 选择算子 | 第67-68页 |
4.4.7 交叉算子 | 第68-70页 |
4.4.8 变异算子 | 第70页 |
4.4.9 控制参数设置 | 第70-71页 |
4.4.10 算法终止条件 | 第7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算例分析 | 第73-85页 |
5.1 算例介绍 | 第73页 |
5.2 算例最短路径求解 | 第73-74页 |
5.3 算例求解 | 第74-80页 |
5.3.1 小规模算例求解 | 第75-76页 |
5.3.2 大规模算例一求解 | 第76-78页 |
5.3.3 大规模算例二求解 | 第78-80页 |
5.4 算例结果分析 | 第80-84页 |
5.4.1 考虑重要度与不考虑重要度结果分析 | 第81页 |
5.4.2 考虑不同权重结果分析 | 第81-82页 |
5.4.3 多中心与单中心结果分析 | 第82-83页 |
5.4.4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与遗传算法结果分析 | 第83-8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结论 | 第85-86页 |
研究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附录 1 | 第91-100页 |
附录 2 | 第100-10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