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《髅源钞》及其作者 | 第9-13页 |
1. 《體源钞》其书 | 第9-10页 |
2. 豐原统秋 | 第10-13页 |
二、《體源钞》的文献来源及编纂方式 | 第13-25页 |
1. 《體源钞》的文献来源 | 第13-17页 |
2. 口传語录也是《醴源钞》重要的资料来源 | 第17-18页 |
3. 《體源钞》的编纂特點 | 第18-25页 |
3.1. 重在抄录与注重文献出處 | 第18-19页 |
3.2. 编纂方式所致的文献特征 | 第19-25页 |
三、《體源钞》的传播方式及版本 | 第25-34页 |
1. 《體源钞》的传播方式 | 第25页 |
2. 《醴源钞》的版本 | 第25-34页 |
2.1. 覆刻日本古典全集本《體源钞》 | 第26-29页 |
2.2.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圖书馆藏《體源抄》 | 第29-30页 |
2.3. 美国公眾图書馆藏宫内廳书陵部本《體源抄》 | 第30-31页 |
2.4. 京都大学本《體源钞》 | 第31-32页 |
2.5. 美国国会圖书馆所藏三册本《體源抄》 | 第32-33页 |
2.6.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十三册本《醴源抄》 | 第33-34页 |
四、《體源钞》中的校點与符号 | 第34-42页 |
1. 《體源钞》中的校點 | 第34-35页 |
2. 《體源钞》中的符号 | 第35-42页 |
2.1. 重文符号 | 第35-36页 |
2.2. 省代号 | 第36-37页 |
2.3. 句讀号 | 第37页 |
2.4. 層次号 | 第37-38页 |
2.5. 其他符号 | 第38-39页 |
2.6. 删改、補脱、乙正 | 第39-42页 |
五、《體源钞》的文献學特征 | 第42-57页 |
1. 抄錄与主题無關的内容 | 第42-44页 |
2. 分卷意識不明晰 | 第44-46页 |
3. 内容雜亂 | 第46-47页 |
4. 较多殘闕 | 第47-48页 |
5. 體例不一 | 第48-49页 |
6. 文多疏误 | 第49-50页 |
7. 用字不定 | 第50-52页 |
8. 重视谱系 | 第52页 |
9. 卷末署花押及“在判” | 第52-57页 |
结語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学术論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