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《近思錄》三家注本比較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一、三家注及其版本考述 | 第9-15页 |
1. 葉采與《近思錄集解》 | 第9-11页 |
2. 楊伯喦與《泳齊近思錄衍注》 | 第11-12页 |
3. 熊刚大與《近思錄句解》 | 第12-15页 |
二、三家注文差異比較 | 第15-122页 |
1. 《近思錄》卷四注文比較 | 第15-61页 |
2. 《近思錄》卷十注文比較 | 第61-114页 |
3. 結論 | 第114-122页 |
3.1. 關於卷四比較的結論 | 第114-118页 |
3.2. 關於卷十比較的結論 | 第118-122页 |
三、三家注本编纂及注文特色 | 第122-149页 |
1. 三家注本的編纂特色 | 第122-127页 |
1.1. 葉注本編纂特色 | 第122-123页 |
1.2. 楊注本編纂特色 | 第123-124页 |
1.3. 熊注本編纂特色 | 第124-127页 |
2. 三家注本的注解特色 | 第127-142页 |
2.1. 葉注本注解特色 | 第127-133页 |
2.2. 楊注本注解特色 | 第133-137页 |
2.3. 熊注本注解特色 | 第137-141页 |
2.4. 三家注語體風格的比較 | 第141-142页 |
3. 三家注本的優點和不足 | 第142-149页 |
3.1. 葉注本的優點和不足 | 第142-144页 |
3.2. 楊注本的優點和不足 | 第144-147页 |
3.3. 熊注本的優點和不足 | 第147-149页 |
四、三家注價值和歷史地位 | 第149-160页 |
1. 南宋三家注產生的社會環境 | 第149-152页 |
1.1. 政治環境 | 第149-150页 |
1.2. 經濟環境 | 第150-151页 |
1.3. 人文環境 | 第151-152页 |
2. 南宋三家注的價值 | 第152-156页 |
2.1. 堅守了理學的統績 | 第153-154页 |
2.2. 反映南宋後期理學崇尚者的價值理想 | 第154-155页 |
2.3. 三家注個性特色 | 第155-156页 |
3. 南宋三家注的歷史地位 | 第156-160页 |
3.1. 葉注本的歷史地位 | 第156-158页 |
3.2. 楊注本的歷史地位 | 第158页 |
3.3. 熊注本的歷史地位 | 第158-160页 |
參考文獻 | 第160-163页 |
致謝 | 第163-164页 |
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| 第1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