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粮食加工工业论文--谷类制食品论文--面粉制食品论文

不同粒度老化雷竹笋粉体特性及在饼干制作中应用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 1.1 雷竹笋简述第12-13页
    1.2 超微粉碎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超微粉体的应用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超微粉体的制备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贝利超微粉碎机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行星式球磨机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气流式粉碎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超微粉体在体内的消化机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超微粉体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超微粉碎在不易被消化物质上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超微粉碎富集有效成分第16页
    1.3 膳食纤维第16-18页
    1.4 膳食纤维对小麦粉流变的影响第18页
    1.5 饼干的简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饼干的主要原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饼干中的添加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评价饼干质量的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6 研究意义和基本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意义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第2章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的制备及对物化性质的影响第21-4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1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物理特性的测定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粒径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色度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水分的测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5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6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7 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8 吸湿速率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9 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0 休止角和滑角的测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功能特性的测定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膨胀力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持水力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持油性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对胆固醇吸附能力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5 对胆酸钠吸附能力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6 对NO_2-消除能力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7 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分析第2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不同粒径对雷竹笋粉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1 对粒度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2 对色度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3 对吸湿率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4 对阳离子交换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5 对休止角和滑角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组成成分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1 对持水性、持油性和膨胀性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2 对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3 对胆酸钠吸附能力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4 对NO_2-清除能力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5 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3章 雷竹笋粉对小麦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0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40-41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小麦粉糊化特性的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饼干面团粉质的测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饼干面团拉伸的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雷竹笋粉添加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饼干面团粉质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不同雷竹笋粉添加量对面团粉质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不同雷竹笋粉添加量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4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雷竹笋饼干工艺参数第52-7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52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饼干制备的基本工艺流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饼干单因素试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饼干二次正交旋转试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饼干指标评价方法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1 饼干物理特性的测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2 采用质构仪测定饼干质构特性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3 感官品质的评定标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饼干指标检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饼干货架期的预测第56-58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第5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单因素对饼干的影响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1 不同粒径雷竹笋粉对饼干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2 不同雷竹笋粉添加量对饼干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3 不同糖添加量对饼干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1.4 不同水添加量对饼干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雷竹笋饼干最佳参数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1 二次旋转多元回归试验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2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3 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雷竹笋饼干指标检测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预测雷竹笋饼干的货架期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4.1 以酸价为参考预测饼干货架期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4.2 以过氧化值为参考预测饼干货架期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4.3 以感官值为参考预测饼干货架期第71-7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5章 总结第74-76页
    5.1 主要研究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75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4页
研究生期间待发表论文第84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鸭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
下一篇:鹅鱼皮胶原蛋白与硫酸皮肤素的同时提取及其结构、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