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水产加工工业论文--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

鱼肉在保藏过程中影响ATP关联化合物降解的因素及品质评价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引言第13-23页
    1.1 鱼类死后的变化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生化与感官变化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微生物变化第14页
    1.2 鱼类鲜度的评价方法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感官评价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生物评价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物理评价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化学评价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3 ATP关联化合物与K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鱼类肌肉中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及K值的定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ATP关联化合物及K值的测定方法第20页
    1.4 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对鱼肉风味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1-23页
第二章 鱼种及不同保藏条件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23-37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仪器第23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及K值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K值的计算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鱼肉保藏形态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外源核苷酸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保藏温度对比目鱼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鱼种中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不同鱼种的K值变化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鱼肉保藏形态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外源核苷酸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36-37页
第三章 微生物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37-4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仪器第37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及K值得测定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粗酶提取液中IMP降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3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低温保藏条件下加入抗菌素对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菌素对粗酶提取液中IMP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低温保藏条件下微生物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低温保藏条件下微生物对K值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常温保藏条件下微生物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43-45页
第四章 细胞膜结构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第45-52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仪器第45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及K值得测定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鱼肉粗酶提取液中IMP降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46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低温保藏条件下细胞膜结构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低温保藏条件下细胞膜结构对K值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常温保藏条件下细胞膜结构对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表面活性剂对鱼肉粗酶提取液中IMP降解酶活性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50-52页
第五章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的品质评价第52-65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仪器第52页
    5.2 试验方法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感官评价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K值得计算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T VBN指标的测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pH的测定第55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的感官评价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的微生物指标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的K值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挥发性盐基氮(T VBN)的含量变化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不同保藏温度下比目鱼的p H变化第62-64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64-6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茶皂素的提取、纯化及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
下一篇: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