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1页 |
1.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本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2 国内和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差异 | 第11-13页 |
2.1 教学对象不同 | 第11-12页 |
2.1.1 国内的教学对象 | 第11页 |
2.1.2 孔子学院的教学对象 | 第11-12页 |
2.2 课程设置不同 | 第12页 |
2.2.1 国内的课程设置 | 第12页 |
2.2.2 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 | 第12页 |
2.3 适用教材不同 | 第12-13页 |
2.3.1 国内使用的教材 | 第12页 |
2.3.2 孔子学院的教材需求 | 第12-13页 |
3 堪萨斯孔子学院对“5C”标准的实践 | 第13-23页 |
3.1 什么是“5C”标准 | 第13-17页 |
3.1.1 “5C”标准的由来 | 第13页 |
3.1.2 “5C”标准的内容 | 第13-15页 |
3.1.3 “5C”标准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3.2 ”5C”标准的实践 | 第17-23页 |
3.2.1 实践内容 | 第17-18页 |
3.2.2 实践成果 | 第18-23页 |
4 “5C”教学标准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| 第23-38页 |
4.1 教学理念上,重视沟通的重要性 | 第23-25页 |
4.1.1 提高“人际沟通”教学 | 第23页 |
4.1.2 开展“沉浸式”教学 | 第23-24页 |
4.1.3 重视文化因素 | 第24-25页 |
4.2 课程设置上,增加实践活动,重视学科的贯联性 | 第25-28页 |
4.2.1 增加实践活动 | 第25-26页 |
4.2.2 重视学科的贯联性 | 第26-28页 |
4.3 教材开发上增加文化内容,根据不同国情开发教材 | 第28-38页 |
4.3.1 教案编写上进行反向设计 | 第28-34页 |
4.3.2 增加中国文化内容 | 第34-35页 |
4.3.3 根据不同国情开发教材 | 第35-38页 |
5 结语 | 第38-39页 |
5.1 本文的基本认识 | 第38页 |
5.2 本文存在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