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学心理学(课堂教育心理学)论文

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高职生心理健康研究薄弱第11页
    1.2 选题的科学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德育工作的迫切需求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高职生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心理健康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心理健康的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心理健康教育第15页
    1.4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精神分析学派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行为主义学派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人本主义学派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认知主义学派第17-18页
    1.5 研究综述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高职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高职生心理健康研究工具和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6 研究现状述评第23-24页
第二章 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4-35页
    2.1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文献资料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问卷调查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访谈法第24-25页
    2.2 研究工具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症状自评量表(SCL-90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秦皇岛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(学生用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秦皇岛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访谈提纲(教师用)第25页
    2.3 研究的实施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调查对象及过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质量控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结果统计第26页
    2.4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高职生总体心理健康现状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生源地差异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高职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比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趋势第33-34页
    2.5 结论第34-35页
第三章 高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第35-44页
    3.1 高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强迫心理严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际关系紧张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情绪情感管理能力较弱第36-37页
    3.2 秦皇岛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学校教育制度尚需完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、认可度不高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待提高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仍需完善第42-44页
第四章 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第44-52页
    4.1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立健全机构机制建设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活动体系第45-47页
    4.2 多措并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第49-50页
    4.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50-52页
结语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6-57页
附录 1第57-60页
附录 2第60-63页
附录 3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优化策略研究
下一篇:河北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需求与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