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1.3.1 中等职业教育 | 第15页 |
1.3.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| 第15-16页 |
1.3.3 教师培训 | 第16页 |
1.3.4 培训需求 | 第16页 |
1.4 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1.4.1 人本主义需求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4.2 成人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1.4.3 培训迁移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4.4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| 第19页 |
1.5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5.1 研究目标 | 第19-20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5.3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| 第21-34页 |
2.1 调查对象背景情况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现状 | 第22-29页 |
2.2.1 培训内容 | 第22-24页 |
2.2.2 培训形式 | 第24-25页 |
2.2.3 培训时间 | 第25-26页 |
2.2.4 培训者 | 第26-27页 |
2.2.5 培训考核方式 | 第27页 |
2.2.6 培训费用 | 第27-28页 |
2.2.7 培训频率 | 第28-29页 |
2.3 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 | 第29-31页 |
2.3.1 对工作的帮助程度 | 第29-30页 |
2.3.2 培训的收获 | 第30-31页 |
2.4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2.4.1 培训形式单一,实践环节不够 | 第31-32页 |
2.4.2 培训内容实用性、针对性不强 | 第32页 |
2.4.3 培训者素质结构失调 | 第32-33页 |
2.4.4 培训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| 第33页 |
2.4.5 培训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需求与动因 | 第34-46页 |
3.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| 第34-42页 |
3.1.1 培训内容 | 第35-36页 |
3.1.2 培训形式 | 第36-37页 |
3.1.3 培训者 | 第37-38页 |
3.1.4 培训时间 | 第38-41页 |
3.1.5 培训考核方式 | 第41-42页 |
3.1.6 培训费用 | 第42页 |
3.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需求的动因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2.1 社会发展 | 第43页 |
3.2.2 专业发展 | 第43-44页 |
3.2.3 教师自身发展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的对策 | 第46-53页 |
4.1 增加培训内容实效性,建构系统化的内容体系 | 第46-47页 |
4.1.1 丰富培训内容 | 第46-47页 |
4.1.2 设定部分选修内容 | 第47页 |
4.2 适当调整培训形式,促进培训形式多样化 | 第47-48页 |
4.3 形成培训者间有效互动系统,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 | 第48-49页 |
4.3.1 建立有效互动的培训者团队 | 第48-49页 |
4.3.2 开展对培训者的培训 | 第49页 |
4.4 健全培训机制,确保培训效果 | 第49-51页 |
4.4.1 严格培训的监管机制 | 第50页 |
4.4.2 创设培训的激励机制 | 第50-51页 |
4.4.3 规范培训的评估考核机制 | 第51页 |
4.5 进行需求的追踪预测,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56-57页 |
附录 1 | 第57-61页 |
附录 2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