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优化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3.1 就业信息 | 第13页 |
1.3.2 信息传播路径 | 第13-14页 |
1.4 理论依据 | 第14-16页 |
1.4.1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4页 |
1.4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4.3 搜寻与匹配理论 | 第15页 |
1.4.4 职业搜寻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.1 文献分析法 | 第16页 |
1.5.2 问卷调查法 | 第16页 |
1.5.3 综合分析法 | 第16页 |
1.5.4 比较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2.1.1 毕业生就业信息搜集及利用研究 | 第18页 |
2.1.2 就业信息传播网络化方面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1.3 就业信息传播与就业指导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2.2.1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研究 | 第20页 |
2.2.2 就业信息传播模式及系统建设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2.3 就业信息传播路径与就业指导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3 研究现状述评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现状 | 第23-44页 |
3.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3-25页 |
3.1.1 问卷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1.2 信度检验 | 第24页 |
3.1.3 效度检验 | 第24-25页 |
3.1.4 调查实施 | 第25页 |
3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5-44页 |
3.2.1 求职过程中的困扰事项 | 第25-27页 |
3.2.2 获取就业信息的路径 | 第27-28页 |
3.2.3 信息的可靠性和满意度 | 第28-30页 |
3.2.4 获取就业信息的难易度 | 第30-31页 |
3.2.5 对传播路径的重视程度 | 第31-36页 |
3.2.6 信息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| 第36-40页 |
3.2.7 获取就业信息的投入状况 | 第40-44页 |
第四章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| 第44-52页 |
4.1 存在问题 | 第44-47页 |
4.1.1 就业信息传播路径利用率较低 | 第44-45页 |
4.1.2 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较差 | 第45-46页 |
4.1.3 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的投入较少 | 第46页 |
4.1.4 毕业生维权、监督意识相对薄弱 | 第46-47页 |
4.2 成因分析 | 第47-52页 |
4.2.1 对信息传播路径的选择较单一 | 第47-48页 |
4.2.2 对求职信息时效性的关注较少 | 第48-49页 |
4.2.3 对相关求职信息的重视有待加强 | 第49页 |
4.2.4 求职信息真实性考证难度较大 | 第49-50页 |
4.2.5 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尚待完善 | 第50-51页 |
4.2.6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路径的优化策略 | 第52-61页 |
5.1 基于政府视角 | 第52-54页 |
5.1.1 加强信息传播法律规制建设 | 第52-53页 |
5.1.2 完善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 | 第53页 |
5.1.3 完善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| 第53-54页 |
5.2 基于学校视角 | 第54-58页 |
5.2.1 搭建就业信息服务综合平台 | 第54-55页 |
5.2.2 提高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能力 | 第55-56页 |
5.2.3 提高就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| 第56页 |
5.2.4 切实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| 第56-57页 |
5.2.5 引导学生强化创业维权意识 | 第57-58页 |
5.3 基于学生自身视角 | 第58-61页 |
5.3.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| 第58页 |
5.3.2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| 第58-59页 |
5.3.3 主动获取就业信息 | 第59-60页 |
5.3.4 养成正确就业心态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5-66页 |
附录 1 | 第66-69页 |
附录 2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