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17页 |
1.1.1 克拉玛依市的概况 | 第8-11页 |
1.1.2 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回族的人口与分布概况 | 第11-14页 |
1.1.3 克拉玛依市的维、哈、回族语言概况 | 第14-17页 |
1.2 研究缘由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2.1 研究缘由 | 第17-18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3 调查点的选取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4.1 定量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4.2 定性研究 | 第21页 |
1.5 相关研究动态 | 第21-25页 |
1.5.1 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5.2 新疆地区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克拉玛依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统计 | 第25-53页 |
2.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| 第25-30页 |
2.1.1 年龄分布 | 第25页 |
2.1.2 民族成份 | 第25-26页 |
2.1.3 性别 | 第26页 |
2.1.4 外地居住经历 | 第26-27页 |
2.1.5 职业分布 | 第27页 |
2.1.6 教育程度 | 第27-28页 |
2.1.7 语言学习 | 第28-30页 |
2.2 语言使用的民族特征 | 第30-36页 |
2.2.1 不同民族的个人语言使用状况 | 第30-32页 |
2.2.2 不同民族的家庭语言使用状况 | 第32-33页 |
2.2.3 不同民族的社会交际场合语言使用状况 | 第33-36页 |
2.3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 | 第36-42页 |
2.3.1 不同性别的个人语言使用状况 | 第37-38页 |
2.3.2 不同性别的家庭语言使用状况 | 第38-40页 |
2.3.3 不同性别的社会交际场合语言使用状况 | 第40-42页 |
2.4 语言使用的年龄特征 | 第42-50页 |
2.4.1 不同年龄的个人语言使用状况 | 第42-45页 |
2.4.2 不同年龄的家庭语言使用状况 | 第45-47页 |
2.4.3 不同年龄的社会交际场合语言使用状况 | 第47-50页 |
2.5 语言使用能力 | 第50-53页 |
第三章 克拉玛依各民族的语言态度 | 第53-68页 |
3.1 对母语情感认同的态度 | 第53-58页 |
3.2 对子女转用汉语的态度 | 第58-60页 |
3.3 对子女使用母语(母方言)的态度 | 第60-61页 |
3.4 对谈话人语言主观选择的态度 | 第61-62页 |
3.5 对其他民族语的态度 | 第62-64页 |
3.6 对子女按语言类型择校的主观态度 | 第64-65页 |
3.7 各民族语言态度的特点 | 第65-68页 |
第四章 语言使用特点及成因分析 | 第68-81页 |
4.1 克拉玛依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特点 | 第68-76页 |
4.1.1 语言使用在不同场合的层次性 | 第68-72页 |
4.1.2 汉语兼用的普遍性 | 第72页 |
4.1.3 双语现象的复杂性 | 第72-74页 |
4.1.4 语言代际传承的差异性 | 第74-75页 |
4.1.5 语言交际能力的不平衡性 | 第75-76页 |
4.1.6 年轻一代母语意识淡薄 | 第76页 |
4.2 影响克拉玛依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因素 | 第76-81页 |
4.2.1 宗教文化因素 | 第76-77页 |
4.2.2 人口分布因素 | 第77-78页 |
4.2.3 家庭环境因素 | 第78页 |
4.2.4 社会环境因素 | 第78页 |
4.2.5 教育政策因素 | 第78-79页 |
4.2.6 民族传统因素 | 第79页 |
4.2.7 语言态度因素 | 第79-81页 |
结语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