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

冷榨花生蛋白粕的高值化利用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本论文的符号第7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1章 前言第11-22页
   ·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·花生粕中营养成分第12-13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与维生素第12页
     ·氨基酸第12页
     ·矿物质第12-13页
   ·花生饼粕制取蛋白及花生蛋白功能性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脱脂花生蛋白粉第13页
     ·花生浓缩蛋白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花生分离蛋白第14页
   ·花生蛋白的功能性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·花生蛋白的改性方法与条件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物理改性第15页
     ·化学改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生物改性第16页
   ·蛋白质的凝胶性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的凝胶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影响凝胶形成的因素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凝胶的流变与质构特性第18-20页
   ·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1-22页
第2章 利用碱提酸沉工艺从冷榨花生饼粕中制取蛋白第22-42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原料第22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3页
   ·花生蛋白的提取第23-28页
     ·原料预处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原料基本成分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花生蛋白的提取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碱提酸沉提取蛋白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法优化碱提花生蛋白工艺第27-28页
   ·花生蛋白及对照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氮溶指数(NSI)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·乳化性(EA)和乳化稳定指数(ESI)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·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·持水性(WHC)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持油性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制取花生蛋白的结构特性测定第2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9-41页
     ·冷榨花生粕的主要成分测定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·碱提单因素试验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响应面法优化碱提花生蛋白工艺第33-38页
     ·花生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对比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制取花生蛋白的结构特性评价第40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3章 花生蛋白凝胶性的研究、改善及其应用第42-58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主要原料与试剂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主要设备第43页
   ·不同改性方法对花生蛋白凝胶性质的作用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·热处理条件的选择第45页
     ·超声处理条件的选择第45页
     ·微波处理条件的选择第45-46页
   ·改性花生浓缩蛋白凝胶形成条件的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最低胶凝浓度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·蛋白凝胶的质构特性测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·pH、离子强度对原始/改性蛋白胶凝性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·CaCl_2对原始/改性蛋白胶凝性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7-55页
     ·热处理条件的确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超声处理条件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微波处理条件的确定第50-52页
     ·不同改性方法处理蛋白凝胶性对比第52页
     ·蛋白最低胶凝点的测定第52-53页
     ·pH、离子强度对原始/改性蛋白胶凝性的影响第53-55页
   ·花生蛋白凝胶豆腐的制作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花生豆腐制作工艺第55-56页
     ·豆腐品质评价第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4章 花生饼粕剩余残渣中膳食纤维的利用研究第58-6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原料第5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8-5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9-62页
     ·花生渣的制备工艺第59页
     ·花生渣的主要成分测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纤维饼干的制作工艺第60页
     ·配方确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产品感官评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·产品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第6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2-68页
     ·花生渣主要成分测定结果分析第62页
     ·膳食纤维饼干制作工艺的改进第62-67页
     ·产品理化及卫生指标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5章 结果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·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纯度牛乳过敏原β-乳球蛋白的克级规模化的制备
下一篇:丙酸菌的筛选、分离及在特型酒生产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