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乳品加工工业论文--基础科学论文

酸马奶中植物乳酸杆菌HS-R9的分离鉴定、细菌素提取及对小鼠免疫屏障的影响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引言第14-20页
    1.1 酸马奶的研究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酸马奶的历史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马奶和酸马奶的营养成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酸马奶的医疗保健作用第15页
    1.2 植物乳酸杆菌研究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1.3 乳酸菌的细菌素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致病性大肠杆菌造成畜牧业的危害第17-18页
    1.5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1.6 研究技术路线第19-20页
2 酸马奶植物乳酸杆菌HS-R9的分离鉴定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提取纯化第20-26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样品采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化学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设备第20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乳酸杆菌的分离纯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乳酸菌的鉴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提取纯化第22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生理生化的鉴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菌种的16s rDNA鉴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菌种的确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制备结果第24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24-26页
3 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体外抑菌试验第26-32页
    3.1 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菌株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仪器第26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指示菌的纯化及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体外抑菌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质量浓度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(MIC)和最小杀菌浓度(MBC)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数据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体外抑菌效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质量浓度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浓度的酸马奶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、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(MIC)和最小杀菌浓度(MBC)第29-30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0-32页
4 酸马奶、植物乳杆菌HS-R9的菌液、发酵上清液、细菌素有效成分和抗菌谱的初步测定第32-39页
    4.1 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菌株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试剂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主要仪器第32页
    4.2 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有效成分的初步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有机酸含量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抗菌谱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体外抑菌直径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代谢产物MIC和MBC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数据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有效成分初步测定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酸马奶及其提取的微生物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抗菌谱的测定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37-39页
5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牛源野生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的体内抗菌及最佳菌剂量的研究第39-47页
    5.1 材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菌株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动物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主要试剂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主要仪器第39页
    5.2 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MLD的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的体内抗菌和最佳抗菌剂量的测定第40-42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MLD的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酸马奶及细菌素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体内抗菌和最佳抗菌剂量的确定第43-45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45-47页
6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第47-58页
    6.1 材料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试验菌株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试验动物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试剂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主要仪器第47页
    6.2 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O_(78)小鼠模型试验的制备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试验模型小鼠免疫脏器指数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含量及吞噬功能的变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免疫脏器指数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酸马奶及细菌素对模型小鼠单核-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第50-55页
    6.4 讨论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免疫脏器指数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含量及吞噬功能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酸马奶及植物乳酸杆菌HS-R9细菌素对模型小鼠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第56-58页
7 总讨论第58-59页
8 总结论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7页
作者简介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D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毛泽东科学价值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