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--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缘由 | 第11-12页 |
1.2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审美教育含义界定 | 第12-14页 |
1.2.2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 | 第19-29页 |
2.1 高中生阅读小说的审美心理过程 | 第19-23页 |
2.1.1 审美期待阶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审美展开阶段 | 第20-22页 |
2.1.3 审美弥散阶段 | 第22-23页 |
2.2 高中小说的审美价值 | 第23-27页 |
2.2.1 形象美的精雕细琢 | 第23-25页 |
2.2.2 情节美的浑然天成 | 第25-26页 |
2.2.3 环境美的画龙点睛 | 第26-27页 |
2.2.4 构思美的精妙奇巧 | 第2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| 第29-37页 |
3.1 高中小说教学中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1.1 审美意识不强,课标解读有误 | 第29-30页 |
3.1.2 教学模式僵化,忽视小说教学 | 第30-31页 |
3.1.3 理论输入欠缺,缺乏阅读指导 | 第31页 |
3.2 高中小说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1 唯分是图,量化学习内容 | 第31-32页 |
3.2.2 对经典束之高阁,倾向“快餐”消费 | 第32-33页 |
3.2.3 从众随流,同学圈的相互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3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| 第34-35页 |
3.3.1 增强教学审美理念,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| 第34页 |
3.3.2 发掘小说审美特点,激发课堂活力 | 第34-35页 |
3.3.3 优化学生阅读倾向,健全审美判断力 | 第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相关建议 | 第37-43页 |
4.1 语文教师需提高审美教育能力 | 第37-39页 |
4.1.1 学习审美教育理论,增强美学涵养 | 第37-38页 |
4.1.2 增加阅读量,提供正确的阅读导向 | 第38-39页 |
4.2 关注学生,加强审美教育实践 | 第39-42页 |
4.2.1 适当课堂导入,符合审美需求 | 第39-40页 |
4.2.2 提升对话有效性,重视审美体验 | 第40-4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审美形态与小说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| 第43-53页 |
5.1 优美悦心,陶养性情 | 第43-45页 |
5.1.1 优美的内涵 | 第43页 |
5.1.2 优美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| 第43-45页 |
5.1.3 优美型小说的教育功能 | 第45页 |
5.2 崇高启发,悦志悦神 | 第45-47页 |
5.2.1 崇高的内涵 | 第45页 |
5.2.2 崇高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| 第45-46页 |
5.2.3 崇高型小说的教育功能 | 第46-47页 |
5.3 悲剧震颤,培养审美判断力 | 第47-49页 |
5.3.1 悲剧的内涵 | 第47页 |
5.3.2 悲剧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| 第47-48页 |
5.3.3 悲剧型小说的教育功能 | 第48-49页 |
5.4 喜剧拆穿,增强批判意识 | 第49-50页 |
5.4.1 喜剧的内涵 | 第49页 |
5.4.2 喜剧型小说的审美特征 | 第49-50页 |
5.4.3 喜剧型小说的教育功能 | 第5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