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1 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·植物多糖提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植物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2 紫薯的营养保健及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水提法提取紫薯多糖工艺的研究 | 第21-29页 |
摘要 | 第21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1-2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紫薯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22页 |
·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单因素实验 | 第23页 |
·正交实验 | 第23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8页 |
·不同料液比对紫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不同提取温度对紫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提取时间对紫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不同提取pH值对紫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提取次数对紫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紫薯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4 结论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超高压辅助提取紫薯多糖工艺的研究 | 第29-36页 |
摘要 | 第29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29-30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9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9-3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样品的预处理 | 第30页 |
·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0页 |
·单因素试验 | 第30-31页 |
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1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单因素实验 | 第31-33页 |
·正交试验 | 第33-35页 |
·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35页 |
4 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紫薯多糖脱蛋白脱色工艺的研究 | 第36-51页 |
摘要 | 第36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36-37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36-3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7-40页 |
·紫薯多糖的提取 | 第37页 |
·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37页 |
·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| 第37-38页 |
·脱蛋白试验 | 第38-39页 |
·脱色试验 | 第39-4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0页 |
·脱蛋白试验 | 第40-46页 |
·脱色试验 | 第46-50页 |
4 结论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紫薯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| 第51-57页 |
摘要 | 第51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51-5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1-5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紫薯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52页 |
·抗氧化试验 | 第52-5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紫薯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| 第54-55页 |
·紫薯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| 第55页 |
·紫薯多糖对DPPH·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| 第55-56页 |
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紫薯多糖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 | 第57-63页 |
摘要 | 第57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57-5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7-58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8-59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58页 |
·0.9%无菌生理盐水的配制 | 第58页 |
·菌种的活化 | 第58页 |
·菌落的计算 | 第58页 |
·紫薯多糖对双歧杆菌的增值效应 | 第58-59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不同碳源对双歧杆菌增殖效应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不同浓度紫薯粗多糖对双歧杆菌增殖效应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不同浓度紫薯纯多糖对双歧杆菌增殖效应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紫薯多糖在不同培养时间下对双歧杆菌增殖效应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 结论 | 第62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