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(二)研究问题 | 第10页 |
(三)研究案例 | 第10页 |
(四)研究方法以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冗余的定义 | 第12-14页 |
(一)信息学中的定义 | 第12页 |
(二)语言学中的定义 | 第12页 |
(三)翻译界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(四)本文中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:冗余的类型 | 第14-20页 |
(一)语音冗余 | 第14-15页 |
1. 填充语 | 第14页 |
2. 自我修正重复 | 第14-15页 |
(二)语言冗余 | 第15-20页 |
1.词汇层面 | 第15-16页 |
2.句子层面 | 第16-17页 |
3.篇章层面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:冗余的原因 | 第20-27页 |
(一)语音冗余的原因 | 第20-23页 |
1 试图添加修改信息,改述所致 | 第20-21页 |
2 不确定表达方式,犹豫所致 | 第21-22页 |
3 未通篇充分考虑,重复所致 | 第22-23页 |
(二)语言冗余的原因 | 第23-27页 |
1 听辨能力尚待提高,受笔记影响较大 | 第23-24页 |
2 缺乏对汉英语言差异的认识,对英语表达的掌握不够灵活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:冗余的处理策略 | 第27-29页 |
(一)加强译前准备 | 第27页 |
(二)提高听辨能力 | 第27页 |
(三)了解汉英表达习惯差异、加强英语语言积累 | 第27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1页 |
附录一:原文文本 | 第31-34页 |
附录二:译语文本 | 第34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