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托代理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·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思路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的研究结构与框架 | 第13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理论综述 | 第14-26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4-17页 |
·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原因 | 第14-15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在国外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在国内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定 | 第17页 |
·激励理论 | 第17-21页 |
·管理学激励理论 | 第18-20页 |
·经济学激励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1-26页 |
·国外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人力资本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我国国企经营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6-36页 |
·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6-28页 |
·委托代理链条过长 | 第26页 |
·内部人控制问题 | 第26-27页 |
·代理人之间的可能串谋的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委托人监督约束机制薄弱 | 第28页 |
·国企经营者的选拔现状 | 第28页 |
·国有企业在经营者人力资本方面上的现状 | 第28-32页 |
·对人力资本在认识上的现状 | 第28-29页 |
·人力资本产权方面现状与问题 | 第29-30页 |
·对人力资本激励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| 第30-32页 |
·其他现状与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激励不足与过度激励并存 | 第32页 |
·国企经营者薪酬结构较单一且缺长期激励 | 第32-33页 |
·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| 第33-36页 |
·我国国有企业在委托代理方面的特殊性 | 第33页 |
·我国国有企业存人力资本方面的特殊性 | 第33-34页 |
·我国国有企业其他方面的特殊性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模型构建 | 第36-46页 |
·人力资本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4页 |
·信息对称下的激励问题 | 第40-42页 |
·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问题 | 第42-44页 |
·人力资本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的结合 | 第44-46页 |
·信息对称下的结合 | 第44页 |
·信息不对称下的结合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原则与措施 | 第46-52页 |
·国有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原则 | 第46-47页 |
·从实际出发 | 第46页 |
·责任、风险、利益一致 | 第46页 |
·产权激励原则 | 第46页 |
·坚持效率优先、兼顾公平 | 第46-47页 |
·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 | 第47页 |
·国企人力资本的薪酬设计构想 | 第47-49页 |
·固定薪酬 | 第47-48页 |
·人力资本贡献薪酬 | 第48-49页 |
·股票期权收益 | 第49页 |
·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 | 第49-52页 |
·企业治理结构约束机制 | 第50页 |
·契约约束机制 | 第50页 |
·经理人市场竞争约束机制 | 第50页 |
·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约束机制 | 第50-5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·结论 | 第52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52-53页 |
·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