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
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内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理论 | 第11-12页 |
| ·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设计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古琴文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课程总体设计概况 | 第16-24页 |
| ·课程简介 | 第16-17页 |
| ·教学适用对象 | 第17页 |
| ·课程资源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课程教学目标 | 第18-20页 |
| ·知识和技能 | 第18-19页 |
| ·过程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情感态度价值观 | 第20页 |
| ·课程教学原则 | 第20-22页 |
| ·针对性原则 | 第20页 |
| ·实践性原则 | 第20-21页 |
| ·科学性原则 | 第21页 |
| ·趣味性原则 | 第21页 |
| ·双向文化原则 | 第21-22页 |
| ·立体性原则 | 第22页 |
| ·课程创新和特色 | 第22-24页 |
| ·内容上的特色 | 第22-23页 |
| ·形式上的特色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课程教材设计 | 第24-35页 |
| ·教材需求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需求 | 第24页 |
| ·市场的需求 | 第24-25页 |
| ·教材编写体例和构成 | 第25-28页 |
| ·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取 | 第28-31页 |
| ·成语典故 | 第28-29页 |
| ·关联和象征 | 第29-30页 |
| ·中国古代伦理、情感、道德和价值观 | 第30-31页 |
| ·其他信息 | 第31页 |
| ·教材容量 | 第31-33页 |
| ·课数 | 第31-32页 |
| ·每课的文化信息量 | 第32-33页 |
| ·每课的生词及注释量 | 第33页 |
| ·教材结构方式 | 第33页 |
| ·教材学时设定和使用建议 | 第33-34页 |
| ·教材配套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课程教学设计 | 第35-44页 |
| ·课堂教案示范 | 第35-40页 |
| ·教学对象 | 第35页 |
| ·教学要点 | 第35页 |
| ·教学目标 | 第35-36页 |
| ·教学时间 | 第36页 |
| ·教学方法 | 第36页 |
| ·教学器具准备 | 第36页 |
| ·教学流程 | 第36-40页 |
| ·每课教学重点 | 第40-44页 |
| ·第一单元 | 第40-42页 |
| ·第二单元 | 第42-44页 |
| 第五章 课程评估 | 第44-48页 |
| ·教材设计评价 | 第44-46页 |
| ·前期准备 | 第44-45页 |
| ·材料内容 | 第45页 |
| ·使用语言 | 第45页 |
| ·练习编排 | 第45页 |
| ·配套教材 | 第45-46页 |
| ·教学过程设计评价 | 第46-48页 |
| ·课堂教学目标 | 第46页 |
| ·课堂教学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·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| 第47页 |
| ·课堂教学活动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章 结语 | 第48-50页 |
| ·结论与启示 | 第48-49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附录一 样课 | 第53-59页 |
| 附录二 课程实施经过 | 第59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