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食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传统的形态学检测 | 第12页 |
·免疫学检测 | 第12页 |
·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12-13页 |
·蛋白质芯片技术 | 第13页 |
·生物传感器技术 | 第13页 |
·红外分析技术 | 第13页 |
·电化学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ATP 生物发光法 | 第14页 |
·志贺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方法 | 第15-2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20页 |
第二章 福氏志贺氏菌的常规平板计数 | 第20-25页 |
·前言 | 第2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20-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23-24页 |
·菌液浓度的定量测定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试剂无菌的检验 | 第24页 |
·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免疫纳米磁珠对福氏志贺氏菌的快速富集研究 | 第25-32页 |
·前言 | 第2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9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多克隆抗体包被链酶亲和素纳米磁珠加入量的优化选取 | 第29页 |
·免疫磁珠捕获目标细菌时其加入量的选取 | 第29-30页 |
·对低浓度目标细菌的捕获 | 第30-31页 |
·对食品样品中福氏志贺氏菌的检测 | 第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基于量子点标记及荧光检测对福氏志贺氏菌的研究 | 第32-43页 |
·前言 | 第3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32-3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5-42页 |
·免疫磁珠捕获效率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·各稀释度量子点的荧光图谱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荧光测定目标细菌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37-40页 |
·模型的准确性验证 | 第40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结论、创新点和展望 | 第43-45页 |
·结论 | 第43页 |
·创新点 | 第43-44页 |
·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