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茶保鲜技术优化及相关机理研究
| 致谢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目录 | 第12-16页 |
| 图表索引 | 第16-18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8-33页 |
| ·茶叶陈化的实质 | 第18-22页 |
| ·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| 第18-19页 |
| ·氨基酸的变化 | 第19-20页 |
| ·维生素C的变化 | 第20页 |
| ·叶绿素的变化 | 第20页 |
| ·香气成分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| ·水浸出物及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 | 第21-22页 |
| ·茶叶陈化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5页 |
| ·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3页 |
| ·氧气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光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·微生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·包装材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·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5-29页 |
| ·水分含量控制 | 第25页 |
| ·改善包装条件 | 第25-26页 |
| ·低温冷藏保鲜 | 第26页 |
| ·除氧和抽气充氮技术 | 第26-27页 |
| ·生物保鲜 | 第27-28页 |
| ·辐照贮藏保鲜 | 第28页 |
| ·其他保鲜技术 | 第28-29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创新点 | 第29-3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9-3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| 第31-33页 |
| 第2章 保鲜前处理对龙井茶品质及保鲜性能的影响 | 第33-53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34页 |
| ·材料 | 第34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4-37页 |
| ·不同升温速率的对比试验 | 第34-35页 |
| ·高温破坏性贮藏实验 | 第35-36页 |
| ·感官审评方法 | 第36页 |
| ·化学品质成分测定方法 | 第36页 |
| ·香气成分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0页 |
| ·不同升温速率烘焙处理对龙井茶品质效果的影响 | 第37-43页 |
| ·不同升温速率烘焙处理对龙井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不同升温速率下茶样常规品质成分变化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升温处理处理茶香气成分的变化 | 第39-43页 |
| ·烘焙处理对龙井茶保鲜性能的影响 | 第43-50页 |
| ·贮藏后茶样感官品质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| ·贮藏后茶样常规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| 第44-46页 |
| ·烘焙处理茶样经贮藏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| 第46-50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| 第3章 不同小包装方式对龙井茶保鲜性能的影响 | 第53-79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53-5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| ·保鲜剂 | 第54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| 第5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包装与贮藏方法 | 第54页 |
| ·感官审评方法 | 第54页 |
| ·化学品质成分测定 | 第54页 |
| ·香气成分的测定 | 第54-55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5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77页 |
| ·贮藏前后茶样感官品质的变化 | 第55-59页 |
| ·主要化学品质成分的变化 | 第59-68页 |
| ·水分含量的变化 | 第59-60页 |
| ·茶多酚及儿茶素的变化 | 第60-61页 |
| ·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| 第61页 |
| ·酚氨比的变化 | 第61-62页 |
| ·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| 第62-63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| 第63-68页 |
| ·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| 第68-77页 |
| ·不同包装处理茶样香气类型的影响 | 第68-75页 |
| ·不同包装方式对茶样主要香气物质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77-79页 |
| 第4章 吸氧保鲜包装技术的优化 | 第79-86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79-80页 |
| ·材料 | 第79页 |
| ·保鲜剂 | 第79-80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80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80-81页 |
| ·包装与贮藏 | 第80页 |
| ·感官审评方法 | 第80页 |
| ·质化学成分测定 | 第80页 |
| ·色差测定 | 第80-81页 |
| 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8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81-85页 |
| ·感官审评结果 | 第81-82页 |
| ·主要化学品质成分的变化 | 第82-83页 |
| ·茶样含水率变化 | 第82页 |
| ·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变化 | 第82页 |
| ·氨基酸含量及酚氨比的变化 | 第82-83页 |
| ·其它成分的变化 | 第83页 |
| ·茶汤色差分析 | 第83-85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85-86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91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6-88页 |
| ·讨论 | 第88-89页 |
| ·展望 | 第89-9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