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论文--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--学绩管理和考试论文--考试论文

历史的现实观照--科举制度兴衰之于高考改革之借鉴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绪论第9-15页
第一章 科举制度兴衰史概述第15-18页
 一、 科举制度的产生第15页
  (一) 隋代科举制度初创第15页
  (二) 唐代科举制度确立第15页
 二、 科举制度的发展第15-16页
  (一) 宋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备第15-16页
  (二) 元代科举制度暂时衰落第16页
 三、 科举制度的僵化第16-17页
  (一) 明代科举制度高度定型第16-17页
  (二) 清前期(鸦片战争以前)的科举制度第17页
 四、 科举制度的衰亡第17-18页
第二章 科举兴衰原因及其借鉴价值第18-24页
 一、 科举兴之原因第18-21页
  (一) 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第18页
  (二) 科举制度形成稳定的人才激励机制第18-19页
  (三) 科举制度蕴含公正公平的合理因素第19-20页
  (四) 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适应封建社会的需要第20-21页
 二、 科举衰之原因第21-24页
  (一) 内在原因:考试内容和形式僵化使其丧失生命力第21-22页
  (二) 根本原因:科举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第22页
  (三) 民族流弊:中国“因循守旧,缺乏变革”的传统观念和政治特点第22-24页
第三章 高考发展史及其历史变革第24-26页
 一、 高考制度的确立第24页
 二、 高考制度的中断第24-25页
 三、 高考制度的恢复第25页
 四、 高考制度的改革第25-26页
第四章 高考如何以科举为鉴进行改革第26-37页
 一、 科举与高考的共同之处第26-27页
  (一) 都由国家举办,具有统一性第26页
  (二) 都具有人才选拔功能第26页
  (三) 都具有形式公平特征第26-27页
  (四) 都具有教育导向功能第27页
 二、 科举与高考的区别第27页
  (一) 考试内容的区别第27页
  (二) 考试目的的区别第27页
 三、 高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7-29页
 四、 高考应如何以科举为鉴进行改革第29-37页
  (一) 高考改革的方向第30-32页
  (二) 高考改革的措施第32-37页
结语第37-38页
注释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后记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“工学结合”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
下一篇: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