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| 第9-13页 |
(一) 萨满神职 | 第9-10页 |
(二) 仪式主体:钱玉兰及其弟子 | 第10-12页 |
(三)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概况及资料来源 | 第13-16页 |
(一) 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(二) 资料来源 | 第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科尔沁萨满文化特征 | 第18-32页 |
第一节 地理历史背景概况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多文化交融、多教合一:科尔沁萨满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| 第19-23页 |
一、从神歌演唱看,科尔沁萨满文化的多元性 | 第19-20页 |
二、从所供奉的神像来看,科尔沁萨满文化的多元性 | 第20-22页 |
三、从仪式所用器具来看,科尔沁萨满文化的多元性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科尔沁宗教及思想文化变迁的四个阶段 | 第23-27页 |
一、科尔沁音乐文化变迁的四个阶段 | 第23-25页 |
二、科尔沁萨满教与其他宗教的交融性 | 第25-27页 |
第四节 蒙古萨满的装束与法器 | 第27-32页 |
一、萨满的服饰 | 第27-29页 |
二、萨满的法器 | 第29-32页 |
第二章 科尔沁萨满仪式及其音乐的分析 | 第32-72页 |
第一节 萨满仪式的个案描述与模式分析 | 第32-44页 |
一、过程描述 | 第32-42页 |
二、萨满仪式与仪式模式 | 第42-43页 |
三、萨满仪式中的音乐模式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萨满仪式中的符号意义 | 第44-51页 |
一、驱除阿达仪式的个案 | 第44-48页 |
二、器物的象征意义 | 第48-49页 |
三、声音及动作的象征意义 | 第49-51页 |
第三节 萨满仪式内外的角色关系及音声分析 | 第51-72页 |
一、请希图根仪式的个案 | 第52-66页 |
二、角色关系的分析 | 第66-69页 |
三、“请希图根仪式”中的音声分析 | 第69-72页 |
第三章 萨满仪式音乐的功能与意义 | 第72-94页 |
第一节 个案描述 | 第73-92页 |
一、请希图根仪式 | 第73-80页 |
二、供奉吉雅奇仪式 | 第80-87页 |
三、驱鬼仪式 | 第87-92页 |
第二节 音乐在仪式中的功能 | 第92-94页 |
一、人与神的沟通媒介及仪式中角色转换 | 第92页 |
二、延续附体状态 | 第92-94页 |
第四章 科尔沁萨满音乐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| 第94-108页 |
第一节 传承方式 | 第94-98页 |
一、口传心授 | 第94-98页 |
二、书写或母版 | 第98页 |
第二节 传承途径 | 第98-108页 |
一、授受 | 第98-99页 |
二、观摩 | 第99页 |
三、实践 | 第99-108页 |
结语 | 第108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3页 |
附录 | 第113-119页 |
后记 | 第119-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