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古代语法(文言语法)论文

《马氏文通》与马建忠的语法化意识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〇 引言第9-13页
   ·关于《马氏文通》第9页
   ·《马氏文通》的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·汉语语法化的研究第10-13页
第一章 《文通》中“最”的语法化第13-18页
   ·关于“最”和“冣”第13页
   ·“最”的语法化过程第13-18页
     ·“最”位于句末第14-15页
     ·“最”+ 形容词/动词第15页
     ·“最”的特殊语法位置第15-17页
     ·“最”位于句首第17-18页
第二章 连字的语法化第18-30页
   ·提起连字的假借第18-22页
     ·“今”的假借第18-19页
     ·“盖”的假借第19-20页
     ·“夫”的假借第20-21页
     ·“且”的假借第21-22页
   ·承接连字的假借第22-26页
     ·“既、又”的假借第22-24页
     ·“至、及”的假借第24-25页
     ·“故”的假借第25页
     ·“方、当、甫、自、比、及、会”等字的假借第25-26页
   ·转捩连字的假借第26-29页
     ·“然”的假借第26-28页
     ·“乃、第、但、独、特、惟”的假借第28页
     ·“顾”的假借第28-29页
   ·推拓连字的假借第29-30页
第三章 “各抱本解而为助”的助字的语法化第30-36页
   ·助字“尔”的语法化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助字“尔”的形成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词尾“尔”的形成第32-33页
   ·助字“焉”的语法化第33-35页
   ·助字“者”的来源与“所以……者”到“……者”的演化第35-36页
   ·助字“夫、诸”的语法化第36页
第四章 语法化和一些句式的关系第36-42页
   ·“为”的虚化和被动式“为……所……+动”和“为……+动”的形成第36-38页
   ·“见”的语法化与被动式“见+动”的产生第38-39页
   ·“比”的语法化和“比”字句的形成第39-40页
   ·代字“何”的语法化与疑问句式“如……何”、“若……何”、“奈……何”的产生第40-41页
   ·“有”的语法化和特殊的取舍句、假设句的形成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特殊的取舍句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特殊的假设句第42页
第五章 结语第42-48页
   ·《马氏文通》中语法化意识的梳理第42-44页
     ·语法化的外部特征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诱发语法化的因素第43-44页
   ·《马氏文通》中语法化意识的来源第44-46页
     ·继承了清代虚词研究的成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·《普遍唯理语法》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·《马氏文通》语法化意识的不足第46-48页
注释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角度探析汉语造词机制
下一篇:中日附和表现的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