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·课题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·课题的来源 | 第11-13页 |
| ·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各有其优势与局限 | 第11-12页 |
| ·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| 第12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的学科特点和重要性 | 第12-13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·有关混合式学习的理论研究 | 第13-16页 |
| ·有关混合式学习的应用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小结 | 第17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目的、内容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| 第18-19页 |
| ·调查研究阶段 | 第18页 |
| ·理论研究阶段 | 第18页 |
| ·应用研究阶段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混合式学习设计基本过程 | 第19-33页 |
| ·混合式学习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| ·系统性 | 第19-20页 |
| ·平衡性与适度性 | 第20页 |
| ·操作性 | 第20页 |
| ·混合式学习设计基本过程 | 第20-33页 |
| ·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一般模式研究 | 第20-22页 |
| ·传统高校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一般模式的构建 | 第22-33页 |
| 第3章 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方案 | 第33-47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| 第33页 |
| ·课程定位 | 第33页 |
| ·课程目标 | 第33页 |
| ·课程安排 | 第33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方案 | 第33-47页 |
| ·分析学习者特征 | 第33-35页 |
| ·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设计学习活动 | 第41-43页 |
| ·设计学习支持 | 第43-44页 |
| ·设计学习评价 | 第44-47页 |
| 第4章 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应用研究 | 第47-60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应用环境 | 第47-48页 |
| ·多媒体教室环境 | 第47页 |
| ·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环境 | 第47-48页 |
| ·其它环境支持 | 第48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应用过程 | 第48-57页 |
| ·课前准备 | 第48-50页 |
| ·以传统课堂学习活动为主的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 | 第50-51页 |
| ·以在线学习活动为主的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 | 第51-56页 |
| ·学习支持 | 第56页 |
| ·学习评价 | 第56-57页 |
| ·《教育技术学》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应用效果 | 第57-60页 |
| ·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访谈结果及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第5章 结论 | 第60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| 附录 | 第64-73页 |
| 附录Ⅰ 学习者初始能力调查问卷 | 第64-66页 |
| 附录Ⅱ 在线资料收集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表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Ⅲ 在线讨论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表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Ⅳ WEBQUEST作品评价量表 | 第68-71页 |
| 附录Ⅴ PPT作品评价量表 | 第71-72页 |
| 附录Ⅵ 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作品评价量表 | 第72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