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程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.导论 | 第10-26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4页 |
| ·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4页 |
| ·教学设计对聋校语文教学的意义 | 第14页 |
| ·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 | 第14-20页 |
| ·特殊教育的发展 | 第14-17页 |
| ·我国聋校课程的变化 | 第17-18页 |
| ·教学设计的发展 | 第18-20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20-23页 |
| ·提高教学的效率,突破教学困难 | 第20-21页 |
| ·加深理解学习者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| 第22-23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标、方法、途径 | 第23-26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| 第25-26页 |
| 2.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6-37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内涵 | 第26-30页 |
| ·特殊教育与特殊需要 | 第26页 |
| ·听觉障碍 | 第26-29页 |
| ·课程 | 第29页 |
| ·教学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30-37页 |
| ·系统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·传播理论 | 第31-32页 |
| ·学习理论 | 第32-35页 |
| ·教学理论 | 第35-37页 |
| 3.聋校语文教学的特点 | 第37-47页 |
| ·聋校与普校的语文教学的比较 | 第37-41页 |
| ·聋校学制和课程设置的特点 | 第37-39页 |
| ·教学语言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·板书的比较 | 第40页 |
| ·教学设备的比较 | 第40-41页 |
| ·聋校语文的教学难点 | 第41-44页 |
| ·字、词的教学 | 第41-42页 |
| ·句的教学 | 第42页 |
| ·篇和作文的教学 | 第42-44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的原则 | 第44-47页 |
| ·灵活使用教材 | 第44-45页 |
| ·合理布置教学环境 | 第45页 |
| ·以学习本身作为教学的中心,重视学生的实践 | 第45-46页 |
| ·实行双语教学,全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| 第46-47页 |
| 4.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| 第47-60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模式 | 第47-50页 |
| ·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型 | 第47-48页 |
| ·确定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模型 | 第48-50页 |
| ·学习目标分析 | 第50-55页 |
| ·聋校新课程设置 | 第50-51页 |
| ·聋校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| 第51页 |
| ·学习目标分析过程 | 第51-55页 |
| ·学习情境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·聋校班级的组织环境 | 第55-56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的情境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学习者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听觉障碍对聋生学习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多重障碍对聋生学习的影响 | 第58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5.聋校语文教学策略的设计 | 第60-67页 |
| ·组织策略 | 第60-64页 |
| ·内容排序的策略 | 第60-61页 |
| ·内容呈现的策略——单节课的教学过程 | 第61-64页 |
| ·传输策略 | 第64-67页 |
| ·教学媒体的选择 | 第64-65页 |
| ·教学的组织形式 | 第65-67页 |
| ·管理策略 | 第67-70页 |
| ·教学资源的管理 | 第68页 |
| ·教学进度安排 | 第68-70页 |
| 6.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| 第70-74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 | 第70-71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评价 | 第71-74页 |
| ·聋校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| 第71-72页 |
| ·进行形成性评价 | 第72-74页 |
| 7.聋校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:《雨中》教学设计 | 第74-83页 |
| ·本章实践的教学理念 | 第74页 |
| ·《雨中》教学设计 | 第74-83页 |
| 8.结束语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| 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