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酿造工业论文--调味品的生产论文--食用色素论文

桑葚主要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及花色苷微胶囊的制备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4页
    1.1 桑葚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桑葚概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桑甚的营养价值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黄酮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黄酮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黄酮的提取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黄酮的测定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黄酮的稳定性研究第15页
    1.3 花色苷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花色苷概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花色苷的提取纯化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花色苷的分析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第20页
    1.4 多糖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多糖概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多糖的提取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多糖的测定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多糖的稳定性研究第21页
    1.5 微胶囊技术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微胶囊技术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微胶囊制备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第21-22页
    1.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目的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4页
第二章 桑葚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第24-54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与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仪器与设备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料预处理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得率、纯度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保存率、色度值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主要活性成分单因素提取实验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主要活性成分粗提物的稳定性实验第27-28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8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桑葚黄酮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桑葚花色苷粗提物稳定性研究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桑葚多糖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第44-5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三章 桑葚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第54-81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仪器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与试剂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仪器与设备第55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纸色谱法分离花色苷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花色苷吸收光谱的测定和工作曲线的绘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花色苷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纯化后花色苷的分析鉴定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色价的测定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纯化后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第58-5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9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纸色谱法分离花色苷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花色苷吸收光谱及工作曲线的测定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最佳树脂筛选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大孔树脂HPD600静态吸附/解吸曲线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料液浓度、料液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解吸液乙醇浓度、解吸液pH值对解吸率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吸附泄露曲线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糖分洗脱曲线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花色苷洗脱曲线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树脂纯化前后产品比较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1 纯化后花色苷的分析鉴定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2 纯化后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第73-7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四章 桑葚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第81-94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仪器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与试剂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仪器与设备第81-82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桑葚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单因素实验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响应面法优化工艺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测定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微胶囊产品含水率的测定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溶解度的测定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微胶囊产品稳定性评价第84-8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85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壁材对桑葚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壁材比对桑葚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壁芯比对桑葚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进风温度对桑葚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响应面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桑葚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验证实验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微胶囊产品的评价指标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花色苷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研究第92-9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4-96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94-9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95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0页
致谢第100-10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碳纤维布加固FRP筋ECC-混凝土复合梁受弯性能研究
下一篇:三联吡啶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及量化计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