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机械与设备论文

仿咀嚼机实验平台的研究设计及食品质地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咀嚼模拟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口腔咀嚼运动的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咀嚼模拟装置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4-17页
    1.3 ADAMS在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1.4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仿咀嚼机实验平台的设计第23-4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仿咀嚼机结构设计第23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仿生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研究设计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仿生牙的研究设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口腔咀嚼运动动力机构研究设计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仿咀嚼机的装配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2.3 仿咀嚼机软件系统设计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运动控制模块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力学信息采集系统第34-39页
    2.4 仿咀嚼机运动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3章 基于ADAMS的仿咀嚼机运动仿真分析第42-6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3.2 ADAMS软件简介第42-43页
    3.3 仿咀嚼机运动学仿真分析第43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传动机构运动的仿真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仿咀嚼机上颌运动仿真研究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口腔咀嚼运动仿真模拟分析第54-6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4章 基于ABAQUS的仿咀嚼机有限元分析第63-8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3页
    4.2 ABAQUS6.14有限元软件简介第63页
    4.3 仿咀嚼机模型结构模态分析第63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旋转轴的振动模态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上颌的振动模态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仿咀嚼机整机振动模态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4.4 仿咀嚼机模型结构静力学分析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旋转轴和弹簧拉轮静力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4.5 仿咀嚼机咀嚼运动模拟分析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切割运动模拟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杵压运动模拟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研磨运动模拟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基于ABAQUS咀嚼运动仿真结果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4.6 仿咀嚼机的实物加工第81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5章 基于仿咀嚼机的食品质地研究第83-10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3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方法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测试模式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食品质地测试方法与过程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感官质地剖面分析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CT3食品质构仪的质地测试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仿咀嚼机质地测试研究第89-90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90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感官质地评价结果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CT3质构仪食品质地测试结果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仿咀嚼机质地研究结果第92-96页
    5.4 Pearson相关性分析第96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仿咀嚼机与感官质地测试相关性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仿咀嚼机、CT3食品质构仪与感官质地剖面分析相关性研究第100-10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1-102页
第6章 不同样品质地回归模型的建立第102-11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2页
    6.2 偏最小二乘回归原理第102-104页
    6.3 支持向量机回归原理第104-105页
    6.4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评估第105-107页
    6.5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评估第107-109页
    6.6 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第109-112页
    6.7 本章小结第112-113页
第7章 结论第113-116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13-114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14-115页
    7.3 创新点第115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3页
导师简介第123-124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4-125页
致谢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声波—微波辅助酶解河蚌肉制备调味料工艺研究
下一篇: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蛋壳粉/玉米淀粉—聚乳酸双层膜性能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