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特色 | 第10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特色 | 第10页 |
第三节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二、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7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页 |
一、地理学习兴趣相关概念 | 第13页 |
二、前置作业概念界定 | 第13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一、关于地理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二、关于前置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三、现状分析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前置作业设计与激发学习兴趣的理论模式 | 第17-23页 |
第一节 学习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一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7页 |
二、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 | 第17-18页 |
三、奥苏贝尔的“先行组织者” | 第18页 |
四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| 第18页 |
五、生本教育理论 | 第18-19页 |
六、学习理论下前置作业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前置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性 | 第20-23页 |
一、引起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| 第20-21页 |
二、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1页 |
三、前置作业引起地理学习兴趣的可行性 | 第21-23页 |
第四章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| 第23-31页 |
第一节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| 第23-24页 |
一、调查目的 | 第23页 |
二、调查对象 | 第23页 |
三、调查与统计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4-28页 |
一、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4-26页 |
二、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不足的归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一、教学方面的原因 | 第28页 |
二、教师自身的原因 | 第28-29页 |
三、学生自身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第五章 旨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高中地理前置作业设计策略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高中地理前置作业的基本设计要求 | 第31-33页 |
一、依据地理课程的教学需要 | 第31-32页 |
二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特点 | 第32页 |
三、具有可操作性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高中地理前置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原则 | 第33-35页 |
一、基础性原则 | 第33页 |
二、生活性原则 | 第33-34页 |
三、趣味性原则 | 第34页 |
四、开放性原则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高中地理前置作业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具体设计策略 | 第35-39页 |
一、阅读类前置作业 | 第35-36页 |
二、操作类前置作业 | 第36-38页 |
三、探究类前置作业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39页 |
第二节 不足 | 第39页 |
第三节 展望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录1 | 第43-45页 |
附录2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1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