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地理高考试题的比较能力的考查分析及教学启示--以2011至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9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一、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| 第11页 |
二、高考考纲的要求 | 第11页 |
三、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| 第11-12页 |
四、高考中注重地理比较能力的考查 | 第12页 |
五、学生地理比较能力较为薄弱 | 第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三、综述评析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第四节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一、丰富地理教学论 | 第15页 |
二、指导地理教师教学 | 第15-16页 |
三、提升学生地理比较能力,促进全面发展 | 第16页 |
第五节 研究思路、方法、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三、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9-27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9-24页 |
一、比较、比较思维、比较法 | 第19-20页 |
二、比较能力与地理比较能力 | 第20-24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一、地理素养理论 | 第24页 |
二、人本主义 | 第24-25页 |
三、逻辑学理论 | 第25页 |
四、地理逻辑和高中生认知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高中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7-43页 |
第一节 高中地理课标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7-28页 |
一、基本理念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7页 |
二、课程目标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7页 |
三、内容标准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高考考纲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要求 | 第28-31页 |
第三节 高考对地理比较能力的考查分析 | 第31-43页 |
一、以选择题为主,简答题比重增大 | 第32页 |
二、考查频次高、分值大 | 第32-33页 |
三、考查方式多样化,以图为主 | 第33-35页 |
四、知识面广,重点突出 | 第35-38页 |
五、注重地理事物发展性考查,突出区域的差异性比较 | 第38-42页 |
六、显隐性比较相结合,隐性比较居多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高中生地理比较能力的现状分析 | 第43-61页 |
第一节 对学生的统计分析 | 第43-57页 |
一、“不会比”的问题表现 | 第45-50页 |
1. 比较要素概念不清、原理不明阻碍比较进行 | 第45-46页 |
2. 未能识别隐性比较,析不出比较要素 | 第46-48页 |
3. 地理比较思路不清晰,图表比较不得法 | 第48-50页 |
二、“比不全”的问题表现 | 第50-54页 |
1.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分析不全面 | 第50-52页 |
2. 其他地理能力不足,限制进行全面比较 | 第52-54页 |
三、“比偏离”的问题表现 | 第54-57页 |
1. 未挖掘出区域比较的本质,使比较针对性不强 | 第54-55页 |
2. 思维定势,比较片面化 | 第55页 |
3. 对内延、外延概念比偏离 | 第55-57页 |
第二节 对教师情况分析 | 第57-61页 |
一、对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| 第57-59页 |
二、听课记录情况 | 第59-60页 |
三、对教师分析总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教学启示 | 第61-73页 |
一、强化教师地理素养,增强自身比较能力 | 第61-62页 |
二、依纲用标,扎实“三基”,突出主干 | 第62-64页 |
三、把握比较本质,加强变式训练,识别显隐性比较 | 第64-65页 |
四、构建地理比较范式、突破图表比较难题 | 第65-68页 |
五、注重区域要素比较,增强分析全面性 | 第68-69页 |
六、重视其他地理能力培养,助力地理比较能力提高 | 第69页 |
七、挖掘区域比较本质,增强比较针对性 | 第69页 |
八、加强比较的多角度训练,活化比较思维 | 第69-70页 |
九、创新地理比较教学形式 | 第70-71页 |
十、引导学生主动比较,合理规范学习习惯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73页 |
第二节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73-75页 |
附录1 | 第75-77页 |
附录2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5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