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性思维视阈下中学历史教学板书活动论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 选题的缘起 | 第11-13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5页 |
3.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4. 研究假设与思路 | 第17-18页 |
5.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一、本质主义思维与板书研究 | 第20-31页 |
(一) 本质主义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| 第20-21页 |
(二) 传统教学观 | 第21-23页 |
(三) 本质主义思维在板书研究中的体现 | 第23-31页 |
1. 从对板书本质的认识来看 | 第23-27页 |
2. 从板书的理论体系来看 | 第27-31页 |
二、生成性思维与板书活动观 | 第31-55页 |
(一) 生成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| 第31-33页 |
(二) 现代教学观 | 第33-37页 |
1. “生成性教学”的内涵 | 第33-34页 |
2. “生成性教学”的基本理念 | 第34-37页 |
(三) 板书活动新阐释 | 第37-51页 |
1. 板书内涵:关系性存在 | 第37-39页 |
2. 板书活动的要素分析 | 第39-47页 |
3. 历史教学板书的特殊性 | 第47-51页 |
(四) 板书活动的阶段分析 | 第51-55页 |
1. 历史教学板书的预设 | 第51-52页 |
2. 历史教学板书的生成 | 第52-53页 |
3. 历史教学板书的重构 | 第53-55页 |
三、学生对历史教学板书活动认识的调查分析 | 第55-62页 |
(一) 黑板板书对学习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| 第55-56页 |
(二) 屏幕板书应重在展示支撑性材料 | 第56-57页 |
(三) 黑板板书与屏幕板书结合的愿望强烈 | 第57-59页 |
(四) 板书活动不应遮蔽课堂互动 | 第59-61页 |
(五) 板书重构意识需增强 | 第61-62页 |
四、例谈历史教学板书活动的新开展 | 第62-70页 |
(一) 《百家争鸣》一课板书活动的设想 | 第62-64页 |
(二) 《辛亥革命》一课板书的分析 | 第64-66页 |
(三) 《冷战的起源与发展》一课板书的分析 | 第66-68页 |
(四) 《新文化运动》一课板书的分析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附录1 | 第76-80页 |
附录2 | 第80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