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1-17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五) 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一 语文阅读教学选点现状分析 | 第17-23页 |
(一) 选点缺乏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常见问题之一 | 第17-20页 |
1.语文阅读教学选点现状的调查 | 第17-19页 |
2.语文阅读教学选点情况分析 | 第19-20页 |
(二) 语文教学选点缺乏创新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1.教师文本解读层面的原因 | 第20页 |
2.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层面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3.文本自身复杂性层面的原因 | 第21页 |
(三) 文本阅读的理想状态是“守正创新” | 第21-23页 |
二 文本空白和补白为阅读教学选点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| 第23-26页 |
(一) 文本空白与补白作为阅读教学选点的优势 | 第23-24页 |
1.从空白处解读文本核心价值,突破文本关键 | 第23页 |
2.从空白和补白处组织阅读教学活动,激活学生思维 | 第23页 |
3.从文本空白和补白处挖掘教材资源,发挥教材“中介”作用 | 第23-24页 |
(二) 基于文本空白和补白的阅读教学选点 | 第24-26页 |
1.基于文本空白与补白的教学选点的内涵 | 第24页 |
2.基于文本空白与补白的选点原则 | 第24-26页 |
三 探寻文本空白,合理进行补白 | 第26-33页 |
(一) 常见空白类型 | 第26-27页 |
1.语言上的空白 | 第26-27页 |
2.结构上的空白 | 第27页 |
3.叙述视角的空白 | 第27页 |
(二) 发现文本空白的途径 | 第27-29页 |
1.在读者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中发现空白 | 第27页 |
2.在读者的多角度思考中发现空白 | 第27-28页 |
3.在文本的矛盾处、转折处发现空白 | 第28-29页 |
(三) 常见补白类型 | 第29-30页 |
1.情感补白 | 第29页 |
2.语言补白 | 第29页 |
3.心理活动补白 | 第29-30页 |
4.形象补白 | 第30页 |
5.情节补白 | 第30页 |
(四) 文本补白的注意事项 | 第30-33页 |
1.注意补白的开放性 | 第30-31页 |
2.注意补白的针对性 | 第31页 |
3.注意补白的适度性 | 第31-33页 |
四 基于文本空白和补白的阅读教学选点策略 | 第33-47页 |
(一) 空白处设计教学问题,引发学生思考 | 第33-38页 |
1.利用文本矛盾处设计问题 | 第33-35页 |
2.利用文本省略处设计问题 | 第35-37页 |
3.利用文本含蓄处设计问题 | 第37-38页 |
(二) 补白处组织活动,展开教学 | 第38-45页 |
1.文本内容省略处填白,注重交流表达 | 第38-40页 |
2.抓住标点符号补白,提高想象能力 | 第40-41页 |
3.文本结尾处续白,进行文本拓展 | 第41-42页 |
4.补充背景资料,促进多角度思考 | 第42-45页 |
(三) 评价“空白”和“补白”,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| 第45-47页 |
1.评价模式多样化 | 第46页 |
2.评价标准规范化 | 第46页 |
3.评价主体多元化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一 | 第51-57页 |
附录二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