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10-16页 |
(一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促使编者更为合理的编排 | 第11页 |
2.不同的“父亲形象”对学生有着不同影响 | 第11-12页 |
3.促进一线教师更为合理地解读“父亲形象” | 第12页 |
(二)当前学术界对父亲形象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一 教材中父亲形象分析 | 第16-24页 |
(一)谆谆教诲、慈爱勉励型 | 第17-18页 |
(二)忠厚善良、坚持不懈型 | 第18-19页 |
(三)尊老爱幼、可亲可敬型 | 第19-21页 |
(四)自私自利、懦弱无能型 | 第21-22页 |
(五)愚昧无知、思想麻木型 | 第22-24页 |
二 编者和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父亲形象的认知 | 第24-29页 |
(一)教材编者对教材中父亲形象的认知 | 第24-27页 |
(二)一线教师对教材中父亲形象的解读 | 第27-29页 |
三 教材中父亲形象选编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剖析 | 第29-37页 |
(一)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1.单一性的父亲形象 | 第29-30页 |
2.父亲形象分布不平衡以及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教材中父亲形象没有体现时代特征 | 第32-33页 |
(二)原因剖析 | 第33-37页 |
1.教材编者的局限性 | 第33-35页 |
2.一线教师对父亲形象的单一化处理 | 第35-37页 |
四 正确把握教材中父亲形象的几点建议 | 第37-43页 |
(一)健全教材中父亲形象体系 | 第37-40页 |
1.给教材编者的建议 | 第37-39页 |
(1)构建由简单到复杂的父亲形象体系 | 第37页 |
(2)选编具有多面性父亲形象的文章 | 第37-38页 |
(3)父亲形象的编排应与中学生情感发展水平相一致 | 第38页 |
(4)适当编入符合现代特征的父亲形象篇目 | 第38-39页 |
2.教学建议 | 第39-40页 |
(1)引导学生进行补充阅读,建构完整的父亲形象 | 第39页 |
(2)从不同角度出发,解读“多元”的父亲形象 | 第39页 |
(3)教师自编父亲形象文章,丰富教材中的父亲形象 | 第39-40页 |
(二)全面把握教材父亲形象的教学目的 | 第40-41页 |
1.联系实际生活,引导学生树立正面的父亲观 | 第40页 |
2.引导学生感悟亲情,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| 第40-41页 |
(三)以历史与现代的眼光审视选文中的父亲形象 | 第41-43页 |
1.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选文中的父亲形象 | 第41页 |
2.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选文中的父亲形象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附录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