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前言 | 第8-28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的性质 | 第8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的毒性和致癌机理 | 第8-9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机理 | 第9-11页 |
·自然产生 | 第9-10页 |
·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| 第10-11页 |
·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 | 第11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1-24页 |
·气相色谱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·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 | 第13-23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| 第23页 |
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 | 第23-24页 |
·近红外光谱法 | 第24页 |
·我国对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6页 |
·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| 第26-2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8页 |
·试验试剂 | 第28页 |
·试验样品 | 第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-31页 |
·试验溶液 | 第28-29页 |
·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| 第29-30页 |
·顶空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 | 第30页 |
·GC/MS条件 | 第30-31页 |
·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| 第31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标准曲线 | 第31页 |
·酱油样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检测 | 第31页 |
·标准加入法 | 第31页 |
·标准加入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1页 |
·加标回收试验 | 第31页 |
·AOAC方法检测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 | 第31-33页 |
·固相萃取净化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GC/MS条件 | 第32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工作曲线 | 第32-33页 |
·酱油样品测定 | 第33页 |
·方法比较 | 第33-34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50页 |
·顶空固相微萃取-气质联用条件的优化 | 第34-42页 |
·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气相色谱-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| 第35-36页 |
·样品pH值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萃取温度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平衡时间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萃取时间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离子浓度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氨基甲酸乙酯SPME-GCMS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1-42页 |
·方法分析特征量 | 第42页 |
·酱油样品的检测 | 第42-44页 |
·酱油样品的加标曲线 | 第43页 |
·各酱油样品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及回收率 | 第43-44页 |
·方法的验证 | 第44-50页 |
·标准曲线 | 第45页 |
·工作曲线 | 第45页 |
·酱油样品的AOAC方法检测结果 | 第45页 |
·新方法与AOAC方法萃取方法的比较 | 第45-48页 |
·新方法与AOAC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 | 第48-50页 |
4 结论 | 第50-51页 |
5 展望 | 第51-52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8-59页 |
8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