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数学论文--计算机论文

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新课程改革对发展性评价的要求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激励性评价具有发展学生能力、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激励性评价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关于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激励性评价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目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7-29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9-36页
    2.1 激励性评价的相关概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教学评价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发展性评价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激励性评价第31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多元智能理论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第34-36页
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设计与编制第36-47页
    3.1 制定激励性评价的依据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课程目标与要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课程内容特点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学生特点第37-38页
    3.2 制定激励性评价的原则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公平性原则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目的性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针对性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适度性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小学信息技术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,因人施评的策略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利用量规进行评价的策略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发现“闪光点”,及时表扬,逐步提高的策略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以口头与书面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利用直观可见的行为激励学生的策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第45-47页
第四章 激励性评价策略教学应用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第47-65页
    4.1 实验对象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实验目的第48页
    4.3 实验变量与假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变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研究假设第49页
    4.4 实验测量工具第49-50页
    4.5 实验模式与测量工具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实验模式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实验流程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4.6 实验教材第51-52页
    4.7 实验实施进程与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的实施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实验实施过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激励性评价的策略的实施第53页
    4.8 教学案例与分析第5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案例一与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案例二与分析第59-65页
第五章 教学应用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果讨论第65-88页
    5.1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第65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学生课堂行为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学生对激励性评价满意程度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第78-82页
    5.2 学业成绩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的统计检验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的统计检验第83页
    5.3 实验班典型学生的个案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个案学生的课堂表现变化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个案学生的成绩变化第84-85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结论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验结果讨论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实验结论第86-88页
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88-92页
    6.1 研究总结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研究的主要工作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研究的主要成果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90页
    6.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研究的不足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今后研究展望第91-92页
注释第92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6页
附录第96-113页
致谢第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绘本在小学低年段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研究
下一篇: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--以青岛市李沧区五所小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