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《数学新课程标准》提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0-12页
2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21页
    2.1 翻转课堂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2.2 翻转课堂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结构模型第15-17页
    2.4 国内学校对翻转课堂的探索第17-21页
3 相关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1-27页
    3.1 协作学习(CL)第21页
    3.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(CSCL)第21-22页
    3.3 翻转课堂(the Flipped Classroom)第22-23页
    3.4 理论基础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建构主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学习金字塔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混合学习理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同伴教学法第25-27页
4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27-33页
    4.1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类型第27页
    4.2 CSCL学生协作学习的层次和要素第27-28页
    4.3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准备阶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课前协作活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课堂协作活动第30-31页
    4.4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第31-33页
5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5.1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5.2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角色分析第34-37页
6 基于CSC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第37-62页
    6.1 实验的目的第37页
    6.2 实验假设第37页
    6.3 实验样本的选择第37页
    6.4 实验的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6.5 实验的过程第38页
    6.6 实验案例: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3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教学背景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教学过程第42-50页
    6.7 实验案例:等腰梯形的判定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7.1 教学背景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7.2 教学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6.8 成绩检验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6.9 师生态度调查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9.1 学生态度调查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9.2 教师态度调查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9.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第61-62页
7 总结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7.1 研究总结第62页
    7.2 研究创新第62页
    7.3 研究不足第62-63页
    7.4 研究展望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6页
附录1 调查问卷(学生)第66-67页
附录2 访谈稿第67-68页
附录3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测试卷(后测)第68-6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9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X市小学为例
下一篇:社会工作在流动儿童课外活动的介入研究--以广州市灯塔计划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