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羊肚菌 | 第12页 |
1.1.2 羊肚菌发酵液 | 第12-13页 |
1.1.3 羊肚菌发酵液的开发利用 | 第13页 |
1.1.4 羊肚菌胞外多糖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羊肚菌液态培养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羊肚菌发酵液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羊肚菌胞外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1 羊肚菌发酵液成分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3.2 羊肚菌发酵液毒理性和功能性研究 | 第19页 |
1.3.3 羊肚菌胞外粗多糖提取和纯化 | 第19页 |
1.3.4 羊肚菌胞外多糖结构研究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羊肚菌发酵液成分研究 | 第20-34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2.1 试验仪器 | 第20页 |
2.2.2 试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2.3 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1页 |
2.3 试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2.3.1 羊肚菌母种的转接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3.2 锥形瓶液体培养方法 | 第22页 |
2.3.3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2.3.4 羊肚菌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3.5 羊肚菌液态培养基筛选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6 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与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粗多糖的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2.3.7 羊肚菌发酵液主要成分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8 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5页 |
2.3.9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4.1 羊肚菌液态培养基筛选结果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4.2 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与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粗多糖研究结果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4.3 羊肚菌发酵液主要成分结果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5 小结 | 第31-34页 |
第3章 羊肚菌发酵液毒理性与活性的研究 | 第34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2.1 试验仪器 | 第34页 |
3.2.2 试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3.3 试验方法 | 第35-41页 |
3.3.1 羊肚菌发酵液的处理方法 | 第35页 |
3.3.2 试验动物的选择方法 | 第35页 |
3.3.3 试验动物的饲养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.4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研究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3.5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红细胞微核影响研究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3.6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精子畸形影响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3.7 羊肚菌胞外多糖可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研究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7页 |
3.4.1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4.2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红细胞微核影响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4.3 羊肚菌发酵液对小鼠精子畸形影响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.4 羊肚菌胞外多糖可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5-47页 |
3.5 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羊肚菌胞外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| 第48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试验仪器与材料 | 第48-49页 |
4.2.1 试验仪器 | 第48页 |
4.2.2 试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4.3 试验方法 | 第49-56页 |
4.3.1 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3.2 提取条件对胞外多糖提取量影响的单因素试验方法 | 第50页 |
4.3.3 提取条件对胞外多糖提取量影响的优化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3.4 Sevage法脱蛋白 | 第51页 |
4.3.5 大孔吸附树脂AB-8 柱层析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3.6 Sephadex G-100凝胶柱层析方法 | 第52-54页 |
4.3.7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与制备方法 | 第54-56页 |
4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6页 |
4.4.1 提取条件对胞外多糖提取量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.2 提取条件对胞外多糖提取量影响的优化结果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4.3 试验结果的验证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4.4 大孔吸附树脂AB-8 柱层析结果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4.5 Sephadex G-100凝胶柱层析结果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4.6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与制备结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5 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5章 羊肚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分析 | 第68-86页 |
5.1 引言 | 第68页 |
5.2 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68-69页 |
5.2.1 试验仪器 | 第68页 |
5.2.2 试验材料 | 第68-69页 |
5.3 试验方法 | 第69-71页 |
5.3.1 羊肚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3.2 羊肚菌胞外多糖一级结构的初步分析方法 | 第70-71页 |
5.3.3 羊肚菌胞外多糖空间结构的表征初探方法 | 第71页 |
5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1-85页 |
5.4.1 羊肚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结果分析 | 第71-74页 |
5.4.2 羊肚菌胞外多糖一级结构的初步研究结果分析 | 第74-80页 |
5.4.3 羊肚菌胞外多糖空间结构表征初探方法的结果分析 | 第80-85页 |
5.5 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6-98页 |
致谢 | 第98页 |